-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院系速遞
- 語言文化學院2019級研究生“時尚文化研究”讀書分享會
- 2020-12-29
- 來源:語言文化學院
- 作者:孫月 史亞娟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2月25日下午,語言文化學院2019級“時尚文化研究”讀書分享會在5號樓709教室舉行,語言文化學院2019級和2020級研究生及部分老師參與了此次活動。本次讀書分享會以“時尚文化研究”為主題,旨在拓展學生們的研究視野,深化時尚文化及其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同學們分別就時尚美學、藝術與社會、媒體服飾話語、日式時尚、時尚傳播等方面的書籍進行了分享。

此次分享會由2019級研究生孫月同學主持。第一位發言人是蘇敏同學,發言題目是“媒體服飾話語研究現狀”,她分享的是《霓裳神話:媒體服飾話語研究》一書。她首先從福柯的話語概念入手,系統介紹了話語的含義、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媒體服飾話語的興起,同時又在此基礎上,對全媒體時代媒體服飾話語的變化進行了相關研究,分析了大眾媒體、消費社會、媒體產品消費者方面對媒體服飾話語以及流行體系發展的影響。第二位發言人是唐瑋婷同學,發言題目是“《藝術社會學》讀書報告”。她首先介紹了書中的“文化棱形”概念,用圖表的形式分析了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從文化消費和文化生產層面上分析了藝術與社會、消費者、作家、分配者之間的關系,并針對“文化棱形”概念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三位發言人是朱玉娟同學,發言題目是“西方’維納斯’審美變遷與守恒自然秩序關系考究——讀《美的歷史》”。她對書中所講的美與歷史發展以及人類思想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了考察,對“美的終極形式是求而不得”的結論進行了相關闡述,并由此總結提出三個關于“美”的方程式,最后指出“美向來并非絕對、顛撲不破,而是隨歷史時期與國家之異而異,非僅身體之美如此,神,圣徒,觀念之美亦然”。第四位發言人是龔在天同學,發言題目是“日式文化情境中的身體意識、外觀管理與自我展示——《古怪的身體:時尚是什么》”。他首先講述了該書所涉及的哲學與美學思想,對日式文化語境及日本時尚影響之下的服裝與身體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陳述,闡述了該書的研究意義、價值及影響。第五位發言人是劉露同學,發言題目是“中西對話中的生態美學”。她推薦的這本書是國內知名學者曾繁仁先生的同名論著。她從來源、方法、性質等方面對認識論美學以及存在論美學理論進行了解釋,又對曾繁仁先生的生態美學理論進行了考察,解釋了受中國古典哲學影響,在后現代語境之下產生的生態審美觀。第六位發言人是楊霄同學,發言題目是“反叛的誕生——讀《超越文化》有感”。她將書中內容與現實事件相結合,從社會以及時尚兩個方面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的反叛,并由此得出減少反叛、增強團結的關鍵是進行有效的溝通。第七位發言人是孫月同學,發言題目是“女性時尚、肉身感性與身體羞恥——讀劉清平的《時尚美學》有感”。她對書中闡述的“時尚炫美”內涵以及肉身感性問題進行了考察,分析了對不同歷史階段時尚與肉身感性之間的關系,尤其與后現代時尚相聯系,論述肉身轉向的后現代時尚中的身體羞恥問題,最后呼吁大家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身體,培養健康的時尚審美心理。
活動期間,每位同學發言結束后,由另一名同學進行總結評議,同學們也積極參與討論,針對分享內容和當下社會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及意見。
讀書分享活動結束后,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和發起人史亞娟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了總結。她肯定了每位同學為此次活動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同學們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取得的進步,鼓勵大家在繼續努力讀書,出色地完成畢業論文。此次讀書會不僅是知識的交匯,也是理論的交匯、思想的交匯,希望同學們借此機會進一步拓展時尚文化研究的研究范圍和理論視野,提高其學術研究價值和學科重要性。她督促研一同學向學姐學長們學習,多讀書,早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與會的楊春慧老師建議同學們多讀相關的書評,參考不同的觀點,不要將自己的思想局限在一個框架內。
三個多小時的學習分享之后,語言文化學院2019級“時尚文化研究”讀書分享會活動圓滿結束。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