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院系速遞
- 國際學院“秋韻 北服”攝影大賽獲獎作品新鮮出爐
- 2018-11-30
- 來源:國際學院
- 作者:朱爽
- 編輯:宋冰瀅 劉慧
- 閱讀次數:
-
國際學院“秋韻 北服”攝影大賽共收到來自十余個國家(地區)的國際學院本科生和漢語生作品近百幅,教師作品近三十幅。11月26日,入圍攝影作品經過評審組現場投票表決,最終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優秀獎6名,評選活動圓滿結束。
一等獎
雅 麗
愛麗娜
林澤良
二等獎
黃伊鎂
蔣心怡
蘇慧茹
張永宜
李露美
三等獎
彭鎧彤
陳明宏
古汶玉
梁新鈺
林俊丞
林梓林
蘇慧珍
王 純
王靖霏
邱灝澤
優秀獎
林風序
劉芷瑜
王湄棋
吳嘉惠
吳佩嵐
張慧臻
本次比賽以“定格北服秋韻之美 發現校園生活之美”為主題。旨在積極推動“以衣載道,崇德尚藝”校園文化發展,為更多的攝影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自己、交流學習的平臺。
來自中國香港的林澤良、來自巴西的雅麗及來自烏克蘭的愛麗娜三位同學的攝影作品榮獲一等獎。

圖1 臺前臺下-林澤良(中國香港)
在一次服裝秀中,我看到了表演系的同學們努力辛苦的一面,而不是單單只有時尚的一面。觀眾們每個人不同動作與臺上的模特有很好的對比。
——林澤良(中國香港)


圖2A 2B雅麗(巴西)作品



圖3A 3B 3C愛麗娜(烏克蘭)作品
愛麗娜(烏克蘭)介紹到:“我在北京服裝學院已經學習兩年半了。學校的老師們教我說,寫和閱讀中文。我很感謝所有教過的老師,她們讓我對中文產生了興趣,還推薦我參加這次比賽,因為她們覺得我的照片不錯,也許我也能贏。感謝中國,因為只有在這個國家,我才對拍照有興趣。我特別喜歡拍照,這就是我的愛好,所有的照片都是我用手機拍的。我覺得攝影很有意思,所以明年我打算去攝影專業本科學習。我拍了我們的學院。我自己知道我們的學院不是最漂亮的,也知道我們的學院很簡單,但是我覺得最好的東西就是又簡單又漂亮,不是所有的人能在簡單的地方找到美。我拍了不同的照片,希望別人看我的照片能找到簡單中的美!”
來自馬來西亞的黃伊鎂、蘇慧茹,來自中國香港的蔣心怡,來自中國臺灣的張永宜,來自韓國的李露美五位同學的攝影作品榮獲二等獎。

圖4A《街》黃伊鎂(馬來西亞)作品

圖4B《秋葉》黃伊鎂(馬來西亞)作品

圖4C《體育課》黃伊鎂(馬來西亞)作品

圖4D《一縷陽光》黃伊鎂(馬來西亞)作品

圖4E《足球上的網球》黃伊鎂(馬來西亞)作品



圖5A 5B 5C蔣心怡(香港)作品
金風不謝沉香亂,舊日黃昏竟了然。---蔣心怡

圖6A蘇慧茹(馬來西亞)作品
下課后的籃球場,鐵絲網外的風景。每個小格子都藏著不同的小心情。——蘇慧茹(馬來西亞)

圖6B蘇慧茹(馬來西亞)作品
女孩與秋天,夢想與四季的變化,時間正在流逝。——蘇慧茹(馬來西亞)

圖6C蘇慧茹(馬來西亞)作品
一抬頭,滿天的秋葉,還有北京的藍天,一瞬間覺得,在北服真好。——蘇慧茹(馬來西亞)

作品圖7A《秋之眼》張永宜(中國臺灣)
微冷的清晨,樹木惺忪睜開了秋之眼。——張永宜(中國臺灣)

圖7B《網眼》張永宜(中國臺灣)
金色的葉編織為金色的網,金色的網斷了線長出金色的葉。——張永宜(中國臺灣)

圖7C《光之斑馬線》張永宜(中國臺灣)
枯葉緩緩走過斑駁斑馬線,季節紅綠燈將變色,西風推移催促著。——張永宜(中國臺灣)


圖8A 8B李露美(韓國)作品
來自中國香港的彭鎧彤、陳明宏、梁新鈺、林梓林、王純,來自中國臺灣的古汶玉、邱灝澤、蘇慧珍,來自馬來西亞的林俊丞、王靖霏十位同學的攝影作品榮獲三等獎。來自中國臺灣的林風序、劉芷瑜、張慧臻,來自馬來西亞的王湄棋,來自中國澳門的吳嘉惠,來自中國香港的吳佩嵐等同學的攝影作品榮獲本次大賽優秀獎。
“秋韻 北服”攝影大賽部分獲獎優秀作品將在北京服裝學院國際學院學生公寓展出,歡迎參觀欣賞。在此次攝影大賽中,國際學院的師生們以攝影藝術形式為載體,定格校園秋韻風影,彰顯了師生們的人文精神及美好情懷。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