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院系速遞
- 我院舉辦中國文學外譯專題學術講座
- 2018-11-14
- 來源:語言文化學院
- 作者:張慧琴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11月13日下午,在語言文化學院邀請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兼任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央文獻研究基地客座教授的翻譯學博士馬世奎教授,在5號樓705教室做《中國文學外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經驗》的學術講座。


馬世奎教授是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出版了專著《中國當代文學翻譯研究1966到1976》和《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國對外文學翻譯研究》,并在《中國翻譯》等刊物發表論文約三十篇。
本次講座,馬教授從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途徑,國內國外學者對于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研究方法,特別是海外學者以及中國本土學者在國際化視角下的對外翻譯貢獻,針對中國對外文學翻譯傳統給予了掃描性的全面介紹,結合晚清和民國時期對文學翻譯的理念及其當下意義給詳細的闡釋,并對英語強勢地位及其背后的原因和結果給與詳細的分析。指出了英語與其他語言互譯的不平衡性,許多國家都強調送出本土文學,以及各個文學的外譯都不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同時,馬教授還從形象學理論闡釋了文化翻譯的作用,以譯作接受的情況為參照,綜合表明效果明顯低于預期,我們的慷慨贈與沒有獲得目的文化同樣積極的反應,并針對走出去的層次,從走進外語走出國門,走進國外圖書館資料室走進小眾群體,走進大眾群體等角度給予闡釋。同時以陳季同的《中國人的自畫像》為例,翻譯加創作的翻譯方式指出了翻譯主體加翻譯方式,并針對外譯作品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解決方案包括匡誤和糾偏,訴求的表達,補白和刷新,對重塑中國形象給予指導。馬教授最后提出:文學翻譯應該是有尊嚴的實現文學和文化走出去,避免過度的文化焦慮,也避免運動式促銷式的做法,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塑造中國文化的形象。馬教授的講座信息量大,涵蓋面寬,指導性強,其重塑中國新形象的研究觀點已經成為學界探索翻譯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