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科學藝術時尚節
- 時尚+科技 | 2023北京國際首飾藝術展高峰論壇在北京服裝學院召開
- 2023-10-16
- 來源: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
- 作者: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10月15日上午, 2023北京國際首飾藝術展暨國際首飾設計高校聯盟大會高峰論壇在北京服裝學院7號樓二層報告廳召開。作為國際高水平首飾藝術與設計學術活動,論壇匯聚了具有影響力的首飾領域專家、學者、產業精英。
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在致辭中表示,北京服裝學院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時尚高校為目標,多年來面向時尚和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人才培養與時尚創新的高地。北京國際首飾藝術展和國際首飾藝術高峰論壇創建平臺,進行高峰對話、學術交流,在國際語境中共同探討首飾藝術的未來,是高校學術報國、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動實踐。

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出席高峰論壇并致辭
論壇的主題是“人工智能語境下的當代首飾藝術設計”,由北京服裝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珠寶首飾設計教學部副教授胡俊主持,8位國內外藝術家發表精彩演講。

北京服裝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珠寶首飾設計教學部副教授胡俊主持峰會
北京服裝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趙祎發表《人工智能語境下的當代首飾設計》演講,回顧了北京服裝學院首飾設計專業創辦30年歷史以及雙年展10年的歷程,介紹了北京服裝學院珠寶首飾課程教學中AI技術應用情況,及其取得的成果。AI對經驗依賴性很強,而人類的學習路徑除了這種連續型學習,還有跳躍型學習,后者才是真正的人類身心合一的產物。AI是同行的伙伴,使虛擬成為現實,也將現實變成虛擬,使我們能與莊周一起夢蝶。我們需要放下對首飾固有創作流程和設計路徑的執念,用自由意志和人性之光與AI碰撞,延續當代首飾的生命力和多樣性。

北京服裝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趙祎發言
國際首飾設計高校聯盟執委、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教授、原研究生負責人、博士生導師 Jivan Astfalck發表《過去與現在的繁榮》報告。在學術研究中必須強調兩點,一是新的創新教學方法和策略,這些方法和策略旨在增強學生體驗,并創造藝術、技能和商業的更好綜合;二是充滿活力、有遠見地學習文化,以珠寶實踐為起點來激勵學術研究。我們生活在一個國際化信息共享的世界里,需要開辟不同的徑克服傳統的界限,使從業者能夠從更廣泛的機會中進行選擇。通過將視覺藝術和人文學科中出現的更廣泛的辯論引入學術珠寶研究,為該學科帶來了新的視野,并以有趣和鼓舞人心的新方式擴展了我們的理解。

國際首飾設計高校聯盟執委、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教授、原研究生負責人、博士生導師 Jivan Astfalck發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榮紅發表《人工智能時代藝科融合的思考》報告。從兩個方面探討人工智能對藝術設計的影響,包括技術影響和非技術因素的改變。人工智能在帶來新的設計呈現、設計手段和設計服務的同時,也會導致審美的固化和AI化,并可能改變未來首飾的生產存在方式及存在價值。任何社會物質與精神、技術與藝術都相互影響、相伴而行,所以在人工智能時代,既要藝術融合科技,增強藝術表達的支撐力,更要科技融合藝術,增強技術的方向性,這才是藝科融合的真正價值所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榮紅發言
韓國首爾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閔復基發表《情境維度下的首飾》演講。從自主維度和語境維度兩個視角探討首飾藝術。自主維度關注作品的物理和藝術特征,如形狀、結構、顏色、紋理和工藝,這種觀點強調內在藝術價值、技術能力、材料選擇和設計的獨創性。另一方面,語境維度考慮作品產生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深入探討珠寶的起源、意義以及與周圍世界的互動。在自主維度中,重點是將珠寶作為一個靜止的物體,而語境維度則強調其使用、移動和轉換。大多數首飾教育機構都非常傾向于其自主性,將其視為“白色立方體”中展出的藝術品,但這可能會導致忽略其語境維度。他認為,北京服裝學院的動態秀將首飾與服裝聯系起來,可以作為探索語境維度的一種嘗試。

韓國首爾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閔復基發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黨支部書記、金屬藝術實驗室負責人、副教授王曉昕發表《人工智能時代手工藝價值重構》演講。人工智能的發展給藝術家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并在諸多領域實現了指數級的降本增效,很多藝術領域可能被人工智所取代,但手工藝是個特例。人工智能與手工藝之間的關系猶如兩條并行不悖的線索,在獨立前進的過程中互相影響、相互促進。手工藝首先能夠充分回應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具備豐富的審美內涵和獨立的審美價值。在人工智能時代,手工藝將展現出與自然和諧、對非完美寬容、對過程展示、對感性釋放等新的價值和內容,實現手工價值的當代重構。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在不久的將來,設計和手工藝領域將呈現出新的狀態,包括個體勞動全面化、藝術設計全民化、大眾審美私人化等。總體來說,人工智能的出現將使人們重新審視手工藝的文脈和傳統,重構和放大手工藝的當代價值。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黨支部書記、金屬藝術實驗室負責人、副教授王曉昕發言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首飾教研室主任劉驍發表《對景:智能的技術和首飾的藝術》演講。用人類對火這一事物經歷的“恐懼——崇拜——祛魅”認知過程,指出隨著社會技術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被人們歸為像計算器一樣的常規技術。劉驍分析了“技術、設計”和“藝術、科學”這兩組概念在效益為導向上(目的性)的差異性,并在此框架下分析首飾藝術和設計的特點和潛力。可以從首飾藝術向度出發,把智能技術作為研究對象、生產手段和創作形式等不同層面進行討論和實踐。一切技術和認知的發展,都是人類在認識自己并成為他自己的過程中不斷探索。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首飾教研室主任劉驍發言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捷發表《虛擬時尚與首飾設計的邏輯》主題報告。通過對設計學科當下發展的現狀、趨勢的分析,結合虛擬時尚和元宇宙之間的關系,提出時尚作為學科的概念、定位與認知,拓展了時尚的符碼和虛擬時尚創作;還對五位時尚學理論家對人工智能語境下虛擬與現實世界的界限等進行討論,為未來時尚與首飾的學科發展點明了思路。

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孫捷發言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南京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鄭靜發表《人工智能語境下的當代首飾藝術》報告。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讓首飾藝術有了本質改變。一是表現手段越來越高科技化,人工智能可以依托大數據檢索藝術首飾需要的素材,供藝術家選擇。可以智能化生成,輔助藝術家進行藝術表現;二是載體和媒介越來越高科技化,首飾藝術可以使用數字媒體、虛擬影像等現代科技載體和媒介進行創作;三是使創作脫離工藝材料的限制,變得更加自由,成為一種藝術理念和情感的表達。人工智能對藝術首飾的創作是一種輔助,將極大促進首飾藝術的發展。但是對于首飾設計來說,基于藝術和設計創作方式的不同,人工智能對以當下工作方式進行設計的首飾設計師將是巨大的挑戰。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南京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鄭靜發言
高峰論壇持續近三小時,現場氣氛熱烈。論壇旨在打造首飾藝術設計全球對話平臺,對于國際首飾行業的發展動態與時尚流行趨勢,新技術、人工智能浪潮下首飾領域的未來,可持續設計觀念如何影響未來首飾教育的發展,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開展首飾人才培養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思考和討論。



高峰論壇會場現場

嘉賓合影留念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