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處部動態
- 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設計大講堂——人工智能學與AI藝術觀念簡史
- 2018-12-03
- 來源:北校區
- 作者:楊燦赫
- 編輯:宋冰瀅 劉慧
- 閱讀次數:
-
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于十一月二十二日下午,由主講人張海濤老師在我校北校區電教100進行了“人工智能學與AI藝術觀念簡史——AI哲學藝術的歷史邏輯”講座。本次講座也是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開展的設計大講堂開辦以來的第三十五講講座。

在通過主講人張海濤老師的演講,同學們了解到新媒體藝術的相關分類,對新媒體藝術有了一定的認知,并且了解了當代藝術與新媒體藝術的關系。媒介在不同的時代都會隨之改變,從過去的原始巖畫,再到油畫雕塑,發展至現代,新的媒介紛紛出現,藝術的承載體變得多樣,裝置,行為,媒體藝術等紛紛出現,可供藝術家們創作的媒介不斷增多。

新媒體藝術作為當代的新興藝術,具有獨特的前沿性,可以在不同領域進行嘗試,在跨學科的碰撞中摩擦出新的火花:數字虛擬藝術、生化變異藝術、物理轉換藝術等,新媒體藝術可以與不同的科技接觸,嘗試新型的藝術表達,進行更好地為作者的理念表達服務。

人工智能學即為當中之一,人工智能學無法孤立存在,正如張海濤老師所言,它是一個綜合體,涉及到數字生物領域,物理領域,并用許多藝術家的作品以及科技作品為我們講解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實例。

在講解中學生們了解了人工智能與觀念藝術的關系,多種學科需要跨界的合作與融合,學生們也對AI的誕生與迄今為止的發展現狀有所了解并從中學習到了一些機器人藝術化處理與轉換的方法,并借用不同的題材和符號可以用來詮釋不同作者的想法。
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在各個領域的影響力亦是不同。在最后的總結當中,張海濤老師闡述,機器人藝術作為新的藝術媒介,不僅僅只是演繹和轉換藝術本體的傳統媒介,藝術家在使用的過程中更應該通過這一新生媒介,來表達藝術家的切身的生存感受和對未來的預知和對歷史的詮釋。在講座的最后學生們積極提出問題與老師交流,張老師為學生們耐心一一解答的同時鼓勵同學們要不斷去了解文學、科技等方面,并在多種學科中培養跨學科完成創作的能力。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