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講座
- “心象:韓國之色,傳統”展即將在民族服飾博物館開展
- 2018-10-11
- 來源:民族服飾博物館
- 作者:胡小妹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10月15日,作為北京服裝學院第十四屆“科學·藝術·時尚”節的重要活動之一,由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博物館、駐華韓國文化院共同舉辦的“心象:韓國之色,傳統”展覽將在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舉辦。

民族服飾博物館賀陽館長提到:“分別禮數,莫過輿服”,中國西周時代即形成冠服制度,冠服制度不僅成為中國歷代服飾的主要特征,也深刻影響了包括韓國、日本在內的東亞文化圈的服飾文化。五方色是在中國陰陽五行說的基礎上形成的,在韓國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韓國的服飾、建筑與飲食均以五方色的概念為基礎,給不同顏色賦予了不同的象征意義。本次展覽通過對韓國傳統服飾、繡品、屏風等藏品的展示,從色彩、工藝、紋飾和用途等方面詮釋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方式、制衣工藝以及獨特的色彩風韻,更依稀可見大明衣冠的流變。
展出的三部分體現了以下主題內容:
Part1:禮服
衣服除了蔽體擋寒的功能之外,還有著區分社會性地位,展現個人喜好,在共同體中表達禮儀等作用。衣服的顏色能彰顯民族傾向,象征階級和權威。這次展出的服飾是宮中的男女禮服、官服等禮儀場合著裝。

圓衫 19世紀

翟衣(復制品) 2000年代

樸升鉉肖像 1818年 官服 19世紀
Part2:刺繡屏風
屏風是放在室內用于防風、間隔空間和裝飾的用具,可疊可開合。除了實用性的一面和裝飾墻面的裝飾性的一面,屏風還能作為咒術祈愿的目的使用。此次展出的屏風是繡有山水紋、花鳥紋、古銅器的屏風。

安州繡屏風20世紀初

刺繡鐘鼎圖屏風19世紀
Part3:韓國的刺繡
刺繡是一種用針和線繡制的裝飾藝術。荷包、勺筷套、嬰兒服裝等日常用品上的刺繡以絢麗多彩的顏色展現了女性們的藝術性,處處用繡表現生活之美。美麗的五色刺繡紋樣凝聚著女性的誠心和愿望。對長壽的祈愿,為兒女阻擋厄運的心愿,希望多子多孫,過上富貴生活的愿望通過針和線制成的刺繡是閨房的纖維藝術家的創作手段,還是個人和社會性表達的媒介。

雙虎紋胸背 19世紀

單虎紋胸背 19世紀

函帶 19世紀 函帶 19世紀




120種刺繡本 全明子作 1931年
在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展出的《心象:韓國之色, 傳統》以照亮人類心象的色彩與紋樣為主題介紹韓國文化。我們生活周邊的顏色與紋樣逼真顯示地區性、民族性與傳統文化的性質。本次展覽展出韓國服飾、屏風、刺繡作品上的顏色與紋樣,介紹韓國人的心象或東亞人的心象。通過傳統顏色的意義與紋樣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韓國文化的普適性與獨創性。
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博物館成立于1971年,其一直致力于韓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梳理與研究,是一個集文化、藝術、考古、人類學、民俗等各個領域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以此次展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用傳統技藝來重新鏡像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從傳統中汲取養素啟迪未來創造,進而促進中韓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與合作,在中韓傳統服飾文化之間建起良好的溝通橋梁。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