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講座
- 國圖公開課專題課程《絲綢之路與絲路之綢》
- 2015-06-09
- 來源:藝術設計學院
- 作者:藝術設計學院
- 編輯:郄程
- 閱讀次數:
- 時間:6月13日(周六)13:20-17:00;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講課地點:國家圖書館綜合樓6層演播室
課程簡介:本課為雙主體內容,既講述幾千年來作為東西方經濟、科技、文化重要交流紐帶的絲綢之路,又體現絲路之綢在時空長河中的技藝變遷與文明交流。課程從絲綢的遠古起源開始梳理,絲綢是怎樣來的,它背后有怎樣精妙絕倫的技藝,這些技藝在漢唐等各個歷史時期達到怎樣的高峰;絲綢的文化契機與科學高度,它在傳播中經由絲綢之路對沿線各國絲綢生產甚至整個西方經濟、文化的影響,絲綢本身體現的技藝與文化的融合;落腳到如今世界各地的絲綢生產,絲綢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及對絲綢未來的展望,描繪出一條絲綢起源、發展、傳播的清晰脈絡。主講人趙豐先生綜合運用他在考古、紡織技藝、文獻等多方面的田野考察和文獻研究資料,為我們提供了解讀絲綢質地柔美與文化厚重雙重內涵的便捷“絲路”。課程目錄:一、扶桑靈機——列入人類非遺的蠶桑絲織技藝二、蠶為龍精——絲綢在中國的起源及其文化契機三、賽里斯人——絲綢的早期傳播及對歐洲的影響四、絲綢之路——來自考古、文獻、圖像的物證五、五色漢錦——中國絲綢向西傳播的高峰六、何處大秦——絲路沿線國家效仿學習絲綢生產的經過七、錦上胡韻——絲織品上所見西方文化的影響八、大唐風尚——兼容并蓄的唐代絲綢技術與藝術九、島夷志略——東南沿海絲綢之路的絲綢貿易十、西北神州——遼、金、西夏、回紇時期的絲綢交往十一、歐亞通衢——蒙元時期的東西絲綢交流十二、東西洋上——明清傳教士和中國絲綢外銷新潮十三、衣被天下——20世紀世界各地的絲綢生產十四、經緯天地——中國絲綢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十五、錦繡前程——世界遺產背景下的絲綢未來講師介紹:趙豐,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紡織考古學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申報工作負責人,在紡織科技史、染織藝術史、絲綢之路研究等方面均有建樹。可登陸國圖公開課官方網站open.nlc.cn或添加微信號nloc_weixin報名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