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大圖
- 紀實│央視“焦點訪談”節目深度報道我校劉莉教授團隊設計的冬奧“戰衣”
- 2022-01-05
- 來源:央視“焦點訪談”
- 作者: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1月3日,CCTV-1《焦點訪談》節目深度報道了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冰雪科學家劉莉團隊為我國冬奧健兒設計的冬奧戰衣。

冬奧倒計時一個月,迎接冬奧的氣氛越來越濃。隨著北京冬奧會開幕進入倒計時,我國冰雪運動健兒在各類賽事中也展現出了火熱的狀態,引人注目的不僅是中國速滑運動員的成績,還有他們身上穿的速滑服,這些色彩絢麗的比賽服,都是由我國首次自主研發制造的冬季運動服裝裝備。
高速的冰上滑行,需要對抗相當于十級大風的空氣阻力。一套優秀的專業速滑比賽服可以幫助運動員減少阻力,馳騁冰場。而當一套全新的賽服問世,如何衡量它的減阻效果?這就需要通過風洞實驗來測試。
“想看一下16米每秒,就是高水平運動員的速度?!?/em>
風洞實驗通過制造高速氣流來測試空氣阻力。常用于航空、汽車等工業制造領域,近年來開始被廣泛地運用于體育科研領域,測試運動裝備在各種阻力之下的減阻性能,以此來改進裝備設計。

風洞實驗
10%的減阻性能,在高水平賽事中給運動員帶來的幫助,或許就是決定性的。而為了實現這10%,需要付出的則是100%的心血。2019年底,為了給中國運動員提供更加符合自身特點的裝備,備戰北京冬奧會,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在北京服裝學院正式成立。

北京服裝學院芍藥居校區

劉莉教授說:“我們在短的三年內要從對這個領域不熟悉,要拿出最優秀的這個成果來裝備國家隊,我們就時刻和時間賽跑。”
制作專業的冰雪運動裝備并不簡單,比如一件比賽服的研發就要涉及紡織科學、服裝設計、摩擦學熱、物理學、生物力學、體育科學等六個學科的知識。為此,北京服裝學院牽頭組建了一個由六所高校,四家企業組成的團隊,雖然大家制作冬季裝備的經驗有所不足,但是在各自的相關領域都有著深入研究,這也打下了自主研發的堅實基礎。

“大量地去通過視頻或者是通過調研資料去看歷屆冬奧會,從有這個比賽開始,他歷經的這樣的一個變革是什么,他科技的需求是在怎樣做不斷的更新?!?/em>

為了讓比賽符合運動員完美貼合,減少運動中的阻力,首先要實現真正的量身定做,研發團隊用3D打印技術為運動員建模。然后通過實驗測試出運動員在各種姿態之下,皮膚的拉伸和形變,讓服裝的剪裁更加貼合運動員在運動中的身體姿態,根據它的運動的習慣形態進行一個3D的裁剪。

僅僅減阻對于一件專業比賽服來說還不夠,短道速滑運動員在比賽中碰撞時有發生,因此也面臨著被冰刀割傷的危險。如何在保證減阻效果的同時,還能給運動員提供足夠的保護?選好面料也很關鍵。研發團隊參考了全世界100多種面料,最終成功研制出一種防切割面料。

“它是兩種性能的紗線的復合,然后同時結合了原料的,超強超韌以及超彈兩種性質,所以說它就可以把它做成運動面料,然后同時還有很好的耐刺割性能,防護功能更強?!?/em>
設計再精心,面料再優秀,到底好不好還要運動員說了算,這就需要研發團隊和運動員不斷的溝通和交流。
“賽季初就開始一直和這邊兒在溝通,在聯系,已經是第七版比賽服,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可能(減阻效果)會達到90%以上。”

“科技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直到最后一天,我相信我們還有改進的地方,要不斷地創新和突破,這個決心相信大家都能看到。”
這款速滑比賽服不但凝聚著研發團隊的心血,更體現著我國多個領域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的積累。

劉莉教授說:“我們無論是在設計能力、科技研發、實驗評價平臺等等,近幾年都有長足的進步,這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正是依賴于這樣的綜合的實力,我們才能在短短三年內實現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