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北服打造“設計+思政”融合課堂:服裝設計師與思政課教授同臺授課,協同探索鍛造設計領軍者
- 2025-09-17
- 來源: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 作者: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設計不只是面料、色彩與剪裁的藝術,更是時代與社會的鏡像。”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楊潔老師的開場白為這場跨學科對話定下基調。9月15日,新學期伊始,北京服裝學院通州校區課堂上,男裝品牌策劃課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碰撞出思維火花,共同勾勒出新時代設計教育的新探索。“當中國設計師走向國際舞臺時,西方設計界所期待的,從來不是另一個迪奧的復制品,而是源自敦煌藻井的獨特色譜、水墨留白的美學意境——那些真正具有中國文化基因的設計作品。”馬克思主義學院閆東教授的發言引發了在場服裝設計男裝專業方向學生的深入思考。

“設計+思政”融合課堂
這堂別開生面的男裝設計基礎課,圍繞“大設計”理念,通過多領域專家授課,以拓寬學生視野。教師楊潔、閆東再次同臺授課,以“雙師穿行課堂、學科跨界對話”的形式,為學生們呈現了一堂深度融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大思政課”。
課程中,楊潔談到設計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應具備邏輯性、社會關聯與歷史文化深度。他通過ZARA、山本耀司、宜家設計等案例,強調設計需回應真實社會需求,鼓勵學生關注殘障人士、銀發群體等特定人群,將社會洞察轉化為創新實踐。閆東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發,闡釋設計作為認識與解決矛盾的過程,應扎根于社會關系與時代語境。他借助阿瑪尼、路易十四等歷史與時尚案例,分析服裝如何反映權力結構、性別與社會變遷,引導學生思考文化主體性與設計表達之間的關系。
課程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深入學生小組,推動多維思辨。學生分組提煉出需求與文化、實踐與功能、創造和表達、共情與可持續、創意與目的、規劃與效率、敘事與節奏、細節與風格、重復與平衡等設計關鍵詞,并在品牌案例分析中進一步認識到設計師需具備歷史縱深、全球視野與科技向善的素養。
本次課程是北京服裝學院推進“新文科”建設、構建跨學科育人體系的重要實踐。通過融合多學科視角,學校旨在培養兼具文化自信、行業領導力與社會責任感的設計領軍人才,助力中國自主品牌建設。未來,北服還將持續引入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資源,打破專業壁壘,探索新時代設計教育的新路徑。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