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校地攜手共繪文化新景!2025·張家灣古鎮紅學文化雅集盛大開幕
- 2025-05-24
- 來源:國內合作與教育實踐部
- 作者:國內合作與教育實踐部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5月23日,由中國紅樓夢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區委區政府、北京服裝學院主辦,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管理委員會、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黨委政府承辦的“2025·張家灣古鎮紅學文化雅集”在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開幕。通州區委、區政府,北京服裝學院、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管理委員會、張家灣鎮等部門負責同志,相關領域學者、嘉賓、媒體朋友和師生代表參加活動。開幕式由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鄒游主持。

鄒游主持
“張家灣古鎮紅學文化雅集”已經連續舉辦三屆。今年,北京服裝學院落戶張家灣,校地雙方共同舉辦本次活動,旨在以張家灣紅學文化為主導,深度融合北京服裝學院的時尚教育資源與張家灣設計小鎮的產業生態,推動時尚產業區域化發展,形成“文化+時尚”雙輪驅動格局。
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侯健美在致辭中指出,本次活動依托北京服裝學院的優質教育資源,結合設計小鎮的產業生態,探索“文化賦能、時尚引領”的融合發展路徑。通過擦亮張家灣“紅學圣地”的金名片,推動紅學文化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讓紅樓綺夢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為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通州力量。

侯健美致辭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紅樓夢學刊》名譽主編張慶善談到,大運河文化與紅學文化在張家灣交相輝映,為古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紅學文化雅集活動,就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講好大運河的故事,講好《紅樓夢》故事,講好曹雪芹的故事,讓偉大的文學經典成為推動張家灣古鎮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

張慶善致辭
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在致辭中指出,本次活動以探索《紅樓夢》文化元素與時尚設計的融合為宗旨,致力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他從三個關鍵詞作分享:第一個關鍵詞是文化根脈。張家灣既是曹雪芹晚年棲居之所,也是《紅樓夢》中人間煙火的靈感源泉,為紅學研究提供了“文本考據與田野調查相融合”的獨特場域。第二個關鍵詞是藝術賦能。學校始終探索藝術理論深度,推動“以學術研究厚植文化根基、以設計創新激活產業價值、以科技賦能拓展傳播邊界”的產教融合實踐路徑,為副中心注入文化動能。第三個關鍵詞是文化擔當。活動推動紅學文化從“學術圈層”向“大眾場域”的創造性傳播,打造“紅學文化的多維傳播矩陣”。他呼吁社會各界攜手合作,以運河為卷,以紅樓為韻,共同書寫副中心“古今輝映、產城共榮”的新篇章。

賈榮林致辭
合作簽約環節中,北京服裝學院、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管理委員會、張家灣鎮共同簽訂校產城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以構建人才協同發展體系、創新生態共建工程和資源互通共享計劃為三大核心支柱,通過整合三方優勢資源,系統部署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服務平臺建設、校企聯合育人機制創新、創新創業項目孵化通道搭建以及時尚產業集聚發展等關鍵舉措。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王崢,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管理委員會副書記朱蕾,通州區張家灣鎮黨委書記周豐簽訂校產城戰略合作協議
隨后,由北京服裝學院聯合10家相關單位共同組建的“北京大運河時尚聯盟”正式啟動。聯盟旨在整合大運河沿線資源,打破行業壁壘,促進產業、城市與學術的深度融合發展。北京服裝學院國內合作與教育實踐部負責人現場宣讀倡議書,呼吁各界攜手共筑文化創新生態,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增添新的活力與魅力。

啟動“北京大運河時尚聯盟”
“2025·張家灣古鎮紅學文化雅集”在張慶善、賈榮林、侯健美、林正航、王崢、王樸軍、朱蕾、石中琪、馮燕若、沈宏、周豐、曲春丞共同啟動下拉開帷幕。

啟動儀式
開幕式上,一場以《紅樓夢》角色為藍本的《紅樓幻裳》時裝秀通過動態走秀展現了古典美學與現代時尚的碰撞。服裝整體設計風格融合《紅樓夢》傳統元素與現代創新元素,展現了現代人穿著融合中國傳統元素的新式設計的當代風貌。










《紅樓幻裳》時裝秀
紅學大講堂中,張慶善以《〈紅樓夢〉何以歷久彌新》為題,深度解析經典的永恒價值;北京服裝學院教授蔣金銳以《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寶玉和十二金釵服裝藝術再現》為題,分享傳統服飾文化的活化經驗。

張慶善作分享

蔣金銳作分享
“運織紅樓——紅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研討會匯聚京杭大運河沿線及江南織造產業鏈的十余位權威學者,圍繞《紅樓夢》的文化載體展開深度對話。中國紅樓夢學會石中琪研究員與北京服裝學院蔣玉秋教授共同主持,分設兩大專場,重點探討明清服飾考據、曹寅詩作中的北京風物、漢服文化現代建構、服飾性別敘事等議題。學者們結合江南織造博物館館藏、清代服飾制度研究等成果,剖析文本與歷史的關聯,挖掘紅學文化的多維價值。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胡晴:《由 < 楝亭集 > 中北京風物看 < 紅樓夢 > 創作——以張家灣、西堂等為例》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李匯群:《< 紅樓夢 > 與明清男性服飾》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何衛國:《< 紅樓夢 > 影視劇服裝之變 : 時裝、古裝與戲裝》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崔巖:《< 紅樓夢 > 中的胭脂》

廊坊師范學院張歆:《區域文旅融合創新路徑研究——以張家灣“紅樓夢”主題旅游產業開發為例》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孫大海:《< 紅樓夢 > 中的服飾描寫與小說敘事》

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章新:《從宮中看府中——< 紅樓夢 > 清代織繡物質生活觀察》

杭州工藝美術館樊孝林:《從定制到權變:清代江南三織造綢緞大運機制考論》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張蓓蓓:《< 紅樓夢 > 與蘇州織造及服飾的情緣》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韓雪巖:《捉襟的廟策:清乾隆朝服飾形制違逾新說——以<盛世滋生圖>為線索》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馬思聰:《紅樓服飾的性別色彩》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齊慶媛:《< 紅樓夢 > 中的佛手及佛手紋樣》

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編審張云作研討會學術總結
此次活動不僅是紅學文化的盛宴,也標志著北京服裝學院與張家灣鎮的校地合作邁入新階段。未來,雙方將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紅學IP”為核心,打造集文化傳承、創意設計、文旅融合于一體的創新示范區,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

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和師生代表合影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