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北服故事·校友談 | 劉文燁《聊齋:蘭若寺》:視覺開發幕后的北服追光動畫人
- 2025-08-14
- 來源:藝術設計學院
- 作者:馬藝榕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今年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佳作紛呈,風格多元。其中,追光動畫的《聊齋:蘭若寺》以獨特的東方幻想魅力,為觀眾開啟別樣旅程。影片包含五個風格迥異的故事,如五幅獨立畫卷,又在一條主故事線的串聯下彼此呼應。美術風格、色彩氛圍與時代背景的自由切換,每一次都重新點燃觀眾的情緒與想象力。
在電影幕后,視覺開發團隊為故事“搭建世界”。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動畫專業2015屆校友劉文燁擔任該團隊三個故事單元的視覺設計組長。他的核心工作是配合導演與設計部總監,帶領團隊在影片初期打造獨一無二的視覺藍圖,并全程跟進——從概念設計到燈光完成——確保畫面精準傳達導演所需的情緒與質感。劉文燁同屆校友、追光動畫剪輯部門資深剪輯師王雅楠也參與了項目,為影片成片質量保駕護航。


電影畫面

劉文燁
概念設計師
在動畫電影行業內從業10年,現任職追光動畫設計組長,參與制作《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楊戩》《白蛇:浮生》《聊齋:蘭若寺》等。曾任教于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擔任動畫專業研究生課程《世界觀設計》主講教師,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
求學啟程:北服歲月奠定職業基石
在北服動畫專業的求學歲月里,劉文燁收獲的不僅是技術訓練,更是對動畫本質的深刻體會。由戴曉靜、肖璐然、路五云、常煒等教師共同帶領動畫專業同學與新源里第四小學學生合作共創的中華環保基金會水資源保護媒體傳播動畫創作項目,讓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過程之美”——起初面對孩子們稚拙的畫作,他制作時略顯敷衍,直到常煒老師提醒:“做一個沒意思的東西,不就是浪費時間嗎?”這句話促使他調整狀態,投入細節與創意,讓畫面間的變化充滿驚喜。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創作方式也讓他明白,無論在動畫制作的哪個環節,都能找到獨特的表達空間。
李若巖老師的分鏡課程則讓他領悟到畫面背后的邏輯——分鏡不僅是鏡頭排列,更關乎敘事節奏與情緒控制。盡管當時作業尚不完美,但這種專業意識為他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使他能在不同類型項目中迅速找到合適的視覺語言與敘事方式。
2015年中國動畫電影行業正值快速發展期,對新人設計師的要求也愈加清晰:不僅需要扎實的繪畫功底,還需在作品集中呈現匹配商業制作流程的完整案例。在一次AnimaTaste動畫圈內人士的聚會上,他遇到了動畫電影導演及資深設計師周川,并獲得了展示作品的機會。周川看中其潛力,恰逢公司招聘實習生,他因此順利加入,正式開啟了動畫電影職業生涯。


參加專業沙龍活動
他的職業生涯始于上海阿貍電影項目,隨后在南京原力動畫參與多個項目的視覺開發,積累了實戰經驗。之后他加入追光動畫,首次深入體驗了大型動畫電影的工業化流程:每日會議驅動任務、與導演直接確認工作、跨部門緊密協作,這讓他迅速融入成熟的制作體系,為后續作品奠定了堅實基礎。

追光動畫部分爆款動畫電影
開發攻堅:三階流程打造視覺奇觀

在《聊齋:蘭若寺》中,擔任主線及“畫皮”“魯公女”三個單元視覺設計組長的劉文燁,面臨著雙重挑戰:他需要與導演和總監緊密溝通,確保所有設計細節精準傳達敘事情緒;同時,還需高效統籌組員分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相當于以往動畫電影兩到三倍的設計工作量。劉文燁介紹,整個視覺開發過程分為清晰的三輪推進(A/B/C輪):A輪繪制關鍵概念圖,確立整體視覺方向;B輪將場景元素拆解為可供模型、材質部門制作的“零件圖”;C輪在三維畫面基礎上進行逐鏡頭調整,精修光影與細節,直至銀幕效果完美呈現導演所期望的質感與情緒。
STEP A概念設計
就像是電影的“藍圖”。根據劇本繪制關鍵場景圖,確定大構圖、色彩氛圍、光影方向以及整體風格。影片大約整體產出40張概念設計圖,作為后續所有部門的統一視覺參考。

STEP B單體設計與拆分
把藍圖中的元素拆開,像做“零件圖”一樣為每個建筑、道具、植被設計單獨的圖紙,交給模型與材質部門制作。B輪的目標是明確細節,方便3D制作精準還原。

STEP C畫面細節調整與優化
在3D部門完成初步模型與場景擺放后,設計組將進行逐鏡頭審查,標注需要調整之處(如植被疏密、建筑比例、裝飾節奏等),并反饋至制作部門修改。這一輪就是“精修階段”,確保最終畫面既符合導演意圖,又具備審美完整度。

最終,視覺設計組還會繪制色彩關鍵幀,作為燈光部門的參考,以確保每個鏡頭的色彩氛圍統一準確。 劉文燁坦言,由于不同單元的視覺風格差異極大,最困難之處在于“從零到一”的探索階段——在整體風格尚未統一時,需要團隊不斷嘗試和溝通才能達成方向共識。
育才建言:AI賦能與職業路徑探索
在電影《聊齋:蘭若寺》的視覺開發中,團隊創新性地將AI工具深度融入創作流程,作為重要的輔助手段。其主要作用體現在高效生成所需素材和優化生產環節。例如,在“魯公女”段落,面對繪制大面積天空與云彩的巨大工作量挑戰,團隊首先由設計部門繪制色彩關鍵幀確定色調與形態,再運用AI生成符合要求的高清素材。這不僅免去了反復手繪的耗時,更直接獲得了分辨率與細節俱佳、易于整合進三維場景的成果。同樣,在處理如一整座山和山腳的小鎮等大型場景時,為規避三維建模帶來的龐大資產量和漫長周期,團隊利用AI生成二維的山體、植被或建筑群素材,并通過數字繪景技術將其與三維元素巧妙結合。這種方法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時,確保了畫面的真實感與表現力。


概念設計圖
在動畫電影的創意探索階段,特別是A輪概念設計時,AI正發揮著重要作用。設計師們需要大量視覺參考來確定畫面方向,傳統方式需耗費大量時間搜尋素材,而AI則能快速生成幾十種風格方案供篩選。劉文燁強調,這并非簡單直接使用AI出圖,而是遵循“AI給出初稿,人來做選擇和加工”的模式——從AI生成的結果中挑選最接近需求的方案,再進行人工細化。他認為,AI在動畫電影制作中的真正價值,不在于替代創作者,而在于放大創作者的判斷力和加速創意的實現過程。

概念設計圖
劉文燁指出,這種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小型團隊采用,因為它能以極低成本實現原本需要幾十人耗時數月才能做出的畫面效果。“這是一條能讓小團隊彎道超車的路,”他說,“學校也應該帶領學生朝這個方向探索。”
給年輕動畫人的建議
劉文燁希望同學們明確職業目標和適合的工作模式。他基于自身職業經驗,認為進入成熟工業體系能提供更穩定收入、清晰職業路徑,并在大型項目中獲得系統鍛煉,學習完整流程管理、跨部門溝通以及在既定標準與周期內優化設計的能力。
劉文燁還對比了藝術家模式與商業動畫創作者路徑:前者需要強烈使命感和長期耐心,可能多年無穩定收入仍堅持個人創作;后者需在項目框架內發揮創意,平衡個人風格與市場需求,既有突出長項也要避免短板。他建議同學們在校期間多嘗試不同風格創作,盡早了解行業真實需求,將作品集打造成可直接投入項目使用的內容。他談到,無論選擇哪條路,核心都是明確方向并持續積累支撐自身發展的能力。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