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傳承?創新 | 湖色為底 鳳戲牡丹:清代斜紋暗花綢女衫的吉祥寓意與工藝精髓
- 2025-08-29
- 來源:民族服飾博物館
- 作者:民族服飾博物館 通訊員:張毓雯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珍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館內珍藏的精美刺繡、銀飾工藝品,以及獨具民族特色的織錦與蠟染作品,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民族世代傳承的精湛技藝與卓越智慧。這些服飾文物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與審美理念的集中體現。
為深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委宣傳部與民族服飾博物館聯合推出"傳承?創新"專題欄目,系統介紹館藏精品。通過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得以深入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并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創新融合的發展路徑。
藏品介紹
在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的珍藏中,一件清晚期的湖色斜紋暗花綢鳳戲牡丹女衫靜靜訴說著傳統服飾的匠心與智慧。這件來自山西的漢族女衫,以淡雅的湖色為底,暗藏“福壽雙全”的紋樣,領襟處衣線繡鳳凰、牡丹、石榴等吉祥圖案交相輝映,袖口盤帶繡“鳳戲牡丹”更顯靈動。它不僅展現了清代女性服飾的典雅風韻,更以精湛工藝和豐富寓意,詮釋了傳統美學精髓。

湖色斜紋暗花綢鳳戲牡丹女衫
湖色斜紋暗花綢鳳戲牡丹女衫矮領、大襟、窄袖、圓擺,衣長89厘米、兩袖通長156厘米、袖口寬26.5厘米、下擺寬77.5厘米、領高1.5厘米、兩側開衩高19.5厘米。整體設計簡潔典雅,展現了清代漢族女性服飾的特色。
衣身主面料湖色福壽暗花綢為斜紋組織結構,無里襯,領口內側附有藍色棉布。暗花綢紋樣靈動飽滿,以蝙蝠與壽桃組合成"福壽雙全"紋樣,因"蝠"諧音"福",象征幸福美滿,是常見的裝飾紋樣。

“福壽雙全”斜紋暗花綢局部
這件服飾的領口及大襟貼補藍緞如意頭,藍緞上以衣線繡工藝裝飾蝴蝶、鳳凰、牡丹、石榴、壽桃等吉祥紋樣。衣線繡曾流行于山東、山西、河北等地,采用加捻雙股絲線在暗花織物上刺繡,風格蒼勁有力。藍緞外側鑲黑色機織花卉紋絳子邊,絳子邊邊緣釘縫銅芯線及銅條裝飾,最外層以彩色緞帶盤制回字紋花邊,整體紋樣繁復,工藝精湛,展現了傳統刺繡與金屬裝飾的巧妙結合。

正面領口大襟細節

衣線繡牡丹石榴局部
袖口飾有黑色絳子邊,配以彩色盤帶繡制的二方連續壽紋與回紋紋樣,并以黑色花帶盤出"鳳戲牡丹"圖案。鳳戲牡丹是中國傳統吉祥紋飾,鳳為鳥王,牡丹為花王,二者結合象征美好、祥瑞、富貴和幸福,又稱“鳳喜牡丹”“牡丹引鳳”等。女衫上的黑色鳳戲牡丹紋樣在湖色面料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形成墨線勾勒的視覺效果。整組紋飾既體現了傳統工藝特色,又展現出吉祥圖案的深刻文化內涵。

袖口“鳳戲牡丹”盤帶繡局部
女衫領口、大襟、腋下及開衩處共綴六粒"一"字型盤扣,其中除領口第一對外,其余五對(大襟轉角兩對、腋下一對、開衩處一對)均綴有獅子滾繡球銅鎏金扣頭,整體布局對稱考究。

獅子滾繡球銅鎏金扣頭
這件清晚期女衫設色淡雅、工藝精湛,面料織繡融合蝙蝠、鳳凰、蝴蝶;牡丹、桃花、石榴;回紋、壽字、工字等吉祥紋樣,涵蓋動植物與幾何題材。多樣裝飾既美化服飾,更寄托美好祝愿,完美體現清晚期漢族傳統服飾裝飾"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藝術特征。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