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冬奧思政課 | 冬奧設計實踐課:北服師生在教與學中助力冬奧
- 2022-02-15
- 來源:藝術設計學院
- 作者:藝術設計學院
- 編輯:宋冰瀅 李冰
- 閱讀次數:
-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至今,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其中運用在環境景觀和文創產品中的中國式美學設計也得到了廣泛贊譽。北京冬奧組委于2020年9月21日,在當年北京國際設計周上面向社會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宣傳海報征集公告”。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的“冬奧設計實踐課”應運而生,師生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積極拓展線上線下實踐教學新方式,在教與學中使師生助力冬奧,提升教學水平,增強了文化自信。

2021年9月,李曉敏、張蓉同學的設計作品《今年,在北京》,
入選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宣傳海報
視覺傳達專業的設計實踐課是集設計理論、設計方法、各專業方向于一體的實質性項目課程。課程著重體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訓練,體現各種媒介語言的綜合與交叉,在課題的設定上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核,同時也關注重要的社會話題及流行趨勢,而冬奧會海報征集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平臺,能夠與社會接軌來實現創意。在調研和設計的過程中,師生認識到,設計方案不僅要體現奧林匹克精神與中國文化價值觀,也要反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特色,實現文化性、藝術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結合。項目組圍繞品牌形象類、文化主題類、重要節點類共三個類別進行海報設計。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宣傳海報發布現場
2020年9月下旬,藝術設計學院啟動冬奧海報應征項目,進行內容和創作要求的介紹、冬奧主題海報的講解與歷史案例分析。接下來的設計中,學生以兩人為一組創作至少兩幅海報,老師們在課題時間中安排與每組學生一對一進行輔導和推進,有效了解每位學生的想法和工作進度,注重學生有廣度、有深度的調研能力的養成。

線上教學
針對征集海報的三個類別,郭曉曄、李煌、王寧三位教師分別組成團隊,在教學案例中提煉出五個涵蓋創意類別對學生進行啟發,分別是:身體與空間、卓越的運動員、藝術性、地域文化、圖案/紋理/形狀。無論何種運動,體育首先是對一個專門的空間的定義;運動員卓越的技藝體現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藝術性可通過多元的媒介、風格、造型、色彩、光影等來表現;地域文化涉及建筑、文化傳統、歷史、自然、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從而體現主辦國家及城市獨特的形象和文化語境;抽象的圖案、紋理、形狀角度等則賦予海報象征性含義。
通過線上線下廣泛征集宣傳海報設計方案,百余家設計機構及各界媒體、全國藝術設計類院校師生積極響應,冬奧組委共征集到1565套(件)作品。經過多輪評選,50套(件)作品入圍,冬奧組委從中評出20套(件)優秀作品,經過深化修改、查重,最終確定11套(件)優秀設計作品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宣傳海報。我校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李曉敏、張蓉兩位同學的作品《今年,在北京》入選并獲得最佳方案獎。

指導教師感言
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視傳專業教師彭璐 :
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組成教師團隊,積極響應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宣傳海報征集活動,將此次活動內容作為全體視傳系本科四年級同學必修課《綜合設計實務》的重要實踐課題之一。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半年的修改完善,最終入選一幅作品。此次冬奧會海報設計競賽的入選正是視傳系本著“為真實世界而設計”的初心,努力踐行服務國家重大活動、全面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學成果,也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視覺設計促進社會文化創新,探索視覺傳達參與設計新路徑的專業建設的集中體現。
視傳專業負責人、指導教師郭曉曄:
這次參與冬奧海報設計能夠獲得這樣好的成績,非常難得。冬奧會的舉辦是全體國人的榮耀時刻,也更是00后參與發聲的機會。在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海報設計的指導工作中,我們在年輕、活力、清晰、簡練等基本概念上達成一致,以“雙奧之城”北京作為背景,展現過往與今天的連接與跨越。
指導教師李煌:
我們針對冬奧會海報征集活動專門組織了大四全體學生參與,這是一次特別難得的實踐教學機會。老師們希望學生能夠從青年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奧林匹克精神,如何把中國文化和日常體驗融入創作中。在指導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從多元角度去調研,引導他們找到本題材的興趣點,激發設計助力冬奧的創作熱情,從而充分啟發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
指導教師王寧:
教學過程中,我和其他兩位老師從形式、內容、方式、功能等方面為學生講解了創意的形成過程,以及如何從簡單到深層次的概念發展,其中涉及:字體、象征、比喻、視角、隱喻、置換、敘事、幽默、簡化、布局、氣氛、五環的聯想、元素的結合等方面。均以開放的態度讓學生自由創作,主題看似是一種“約束”,但每一種創意方向都蘊含大量的信息,需要自己去探索、理解和篩選,在調研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并繪制多張草圖,將抽象信息轉化成具象圖形。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來共同探索和發現方案的更多可行性,在教與學的過程注重創意和概念的表達。
獲獎同學感言
海報作品《今年,在北京》的創作靈感是源于什么呢?
靈感源于北京的地標性建筑元素與冰雪運動健將的結合,借助天壇的建筑造型類比滑雪賽道的流線型。北京作為一個擁有許多文化遺產的城市,也是全球首個“雙奧”之城,所以我們將代表性的建筑藝術與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相結合,產生獨特的視覺符號。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其中的祈年殿作為三重頂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這與“奧林匹克主義的原則”條款中的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相呼應。
畫面表達的中國式美學元素是什么?
我們將祈年殿的側邊緣線條感與冬奧滑雪項目“單板滑雪”相結合,利用屋頂來表現積雪,大膽展現運動健兒的傲人身姿。使用抽象幾何的藝術語言進行高度概括,去掉細枝末節,展現祈年殿建筑結構美的同時清晰傳達運動項目的動作力量感。
顏色上選用紅藍對比,渲染運動與古建筑的撞擊感和活力感。紅色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顏色,體現中國氣質和北京印象,傳統的顏色與幾何視覺語言相結合,使現代感和傳統風融合,體現出時代的交匯。
在創作海報時,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在創作中會遇到一個瓶頸期。我記得第一次去冬奧組委會時,老師們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比如運動員的姿勢專業性、海報可以成系列設計等問題。所以我們當時回學校后又重新仔細觀看了歷屆冬奧會單板滑雪項目的視頻和圖片,感到之前對于這部分確實有疏忽。從這個問題上我們得到的經驗是:作為設計師,當設計任何一個視覺符號或形象時,一定要更加嚴格細致地要求自己,要立足實踐去嘗試學習,而不是想當然地泛泛而過,因為細節正是體現一個設計師專業性的地方。
宣傳海報以體育為主題,以文化為內核,融入冬奧元素、中國文化、城市風貌、冰雪運動等多種設計元素,體現了中華文化底蘊與奧林匹克精神的統一,展示了年輕一代蓬勃向上的朝氣和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是“北服設計”與家國情懷相融合的精彩呈現,師生在這堂“冬奧思政大課堂”中得到了收獲與成長。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