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野性肉体狂欢大派对,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_BD英语神马影院手机在线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字號: A A A

  • 督評快報(五十五)︱線上示范教學、課業講評及課程作業展 ——淺談美術學院藝術實踐教學中的指導環節及特點
  • 2020-05-11
  • 來源:發展規劃處、教學督導與評價辦公室
  • 作者:校教學督導組
  • 編輯:宋冰瀅 曹敬攀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基于疫情防控及“停課不停學”的雙重需要,學校為保證順利實現線上開學,寒假期間積極部署。一是統籌安排,在組織、技術和資源方面,全面保障;二是提前謀劃,在分類指導、優選模式和嚴格管理上,預案完備;三是因勢利導,尊重線上教學特點,調整督導策略,減少師生焦慮。在各單位及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2月24日已全面啟動線上教學。為了及時宣傳報道在延期開學期間各單位以及全體師生所付出的努力、開展的工作、特色做法以及優秀經驗,搭建起相互借鑒、學習、交流的平臺,特開設《督評快報》專欄。期待各部門及師生投稿(文字報道、收獲感想、繪畫設計等題材形式不限)。投遞郵箱jxdpb@bift.edu.cn(請注明“督評快報”)。

     

    校教學督導組專家  周永凱教授

     

      本學期時間過半,期間聽看了許多美術學院的課程。從線上教學講,美術學院經過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后各要素已相對齊全,線上教學走上常態化,已經實現教學計劃中所有課程線上課堂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良過程的轉變。美術學院多數課程都有練習實踐環節,總結歸納起來,其實踐教學有以下幾個環節和特點:講課(理論)后的實踐(練習)示范教學;課業完成后,老師組織的課堂講評(討論、答疑、輔導);課業修改完善后,開展線上課程作業展。線上示范教學、課業講評及課程作業展已經構成美術學院線上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指導環節,具有明顯特點。

     

    示范教學——體現“知識—技藝—技能—創新”的特色

      示范在教學中主要是靠教師的技術示范和精煉的講解及其它教法的配合,去實現教學目的。那么,在藝術(尤其美術)教學中,其教學呈現出的形象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只靠老師的抽象講解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示范教學法在藝術(尤其美術)課堂上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重視和青睞。通過教師示范、點撥,能夠有效啟發和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應當怎樣在美術等藝術類課程中運用好示范這一獨特教法呢?只有正確認識“示范教學”在藝術課堂中的必要性,把握好“示范教學”的度量,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以往,學生在教室(實驗室)上課,課上示范并非難事。而疫情當前,如何直觀生動地上好實踐性強的課程并非易事。美術學院鄧柯老師《人體著衣塑造》的課堂增加線上泥塑示范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鄧老師從教學目標的達成角度進行整體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的實施。從學生的整體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泥塑示范引導與啟發,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明白示范要點,為下一步的實踐創作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鄧老師克服購買材料、申請到校、實驗室開放等各種困難,利用個人休息時間,在實驗室里邊制作邊講解邊錄制,制作了2個多小時的泥塑示范教學視頻。當在課堂上播放講解這個泥塑示范教學視頻時,鄧老師時常暫停講解、時常動作演示。熟練而規范的技能操作和形象生動的要領講解,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具體、生動、直觀地接受泥塑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為掌握泥塑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鄧老師的泥塑示范教學很好地體現了“文化—技藝—技能—創新”的特色,有以下三個特點:

      1.不僅教學“形”,還教學“意”。傳統的課堂示范教學,學生基本上都是模仿老師的動手和畫作方法。學生的課堂習作千篇一律,或成為老師習作的復制品,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唯一標準就是“像與不像”。但鄧老師認為,示范不是以往簡單的演示,讓學生模仿和臨摹,而是用心用情去理解作品(作業)的內在知識與文化的涵義。

      2.不僅教學“技”,還教學“藝”。任何一件完美的作品(作業)都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所以,鄧老師要學生不僅掌握學好塑造技術,更要在作品中善于表達真實情感和進行藝術思考。要求學生在修習技藝的過程中,要堅持匠人品質,堅守匠心,但要避免匠氣,在實踐中提高技能與技藝。

      3.不僅教學“傳承”,還教學“創新”。鄧老師注重創新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的實踐教學,同時,講授教學與示范教學結合,理論講得透徹,示范展示充實。在每個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經常在傳統與現代中內伸外延,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

      《人體著衣塑造》只是美術學院示范教學的一個縮影,其實這種示范教學法在美術學院的《傳統壁畫臨摹與研究》《傳統雕塑藝術考察》《彩塑》《書法》《水墨人物學生》等多門課程中都有體現。示范教學法不僅豐富線上課堂教學內容,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作意識。

     

     

    課業講評——體現以學生為“主角”的“點撥—拓展—深化—探究”特色

      課業講評,即學生針對自己的作業講解,老師進行一一評講。作業講評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學環節。馬天羽老師《傳統雕塑藝術考察》及《彩塑》和鄧柯老師《人體著衣塑造》等課堂課業講評,講有環節、評有標準。學生對課業匯報準備充分,現場老師仔細(細節講的詳細)、耐心,對作業講評非常到位(正視、側視、后視)。在此基礎上,學生再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課業(作品)。課業講評對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探究,同時,還保護了學生的自信。課業講評有以下特點:

      1.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講與評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老師要講,但更應該讓學生去講,把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傳統雕塑藝術考察》《彩塑》和《人體著衣塑造》等課堂課業講評中,每位學生在視屏上眾多雙眼睛的注視下,個人口頭陳述自己作品的創作靈感、創思過程、表現技法及收獲和不足等。課堂上,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評講的目的在于探究。學生講的作用主要在于暴露存在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以學生作業為素材,通過分析具體實例講評,目的不僅在于解決“知其然”的問題,而且解決“知其所以然”的問題。老師講評是對學生作業的再點撥、再拓展、再深化,同時也是在確認、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啟發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問題。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行為表現力培養。課前,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作業要以個人口頭陳述和書面表達為主要方式進行匯報。如:《傳統雕塑藝術考察》《彩塑》和《人體著衣塑造》等課程講評,老師要求學生制作PPT(書面文字表述)。有效語言表述不僅有助于渲染作品的感染力,還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訓練思維能力。落落大方的行為表現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展現能力。

     

     

    課業展示—— “展有平臺,示有效果”的線上視覺呈現方式

      對于美術和藝術設計專業來說,視覺呈現是主要的表達方式。課業展示是在課程結束后總結教學成果、展示和交流作品的重要形式,其不僅強化了教學的完整過程性,而且通過展示可內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課業展示是一個非常好的課程結課方式,就是通常說的課程善始善終,應該堅持和推崇。以往,課程結課后,在學院的安排下,每門課程的學生作業(作品)都會在一定的真實空間中進行展出。新冠疫情發生后,如何繼續實現課業展示環節成為線上教學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為此,美術學院決定利用本學院的公眾號,為師生搭建了線上教學展示平臺。

      課程作業展的內容十分豐富有特色。展示內容包括課程內容與教學安排、課業內容要求及學生作品、課程總結及教學思考,展示中還記錄了任課老師的教學體會與感受以及學生的心得與收獲。一位老師在課程作業展這樣寫到,“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期里,雖然我們的課堂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同學們的作畫條件也相對艱苦,但是在為期一個多月的課程中,同學們依然用最高漲的學習熱情高質量完成了所有的作業。沒有摹本,大家就在網上下載高清圖;沒有畫板,有同學在家里的門板上畫起了寫生稿;沒有模特,請來了自己的家人們……”。另一位老師說,“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課程體驗,教與學都面臨新挑戰。我們必須適時做出相應調整,化被動為主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還有老師說,“從最后的畫面效果看,作業的完成度絲毫不比前兩屆學生遜色,這是讓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業精于勤而荒于嬉’,相信同學們的辛苦付出一定不會白費!”。可見,師生克服了許多疫情帶來的困難,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一位學生說,“在2020年春天這個非常的時期,《色彩基礎》不無例外地選擇了空中在線課堂維持教學,肆意橫行的疫情,未能阻隔師生之間的聯系,我們的教學沒有中斷!”。還有一位數媒專業學生叫王浩晨,課程結束后,將自己的《色彩構成》作業以動畫形式上傳到了B站。以“我的大一色彩構成PPT”為題,讓更多觀眾欣賞其課業,了解我校藝術教學成效。王浩晨同學不僅展現了學習成果,還表達了學習感受,體現了他對學校教學的認可和對學習的自信。在片中王浩晨還特別表達了對老師的非常感謝之情!

      到目前為止,美術學院已經進行線上課程作業展示的課程有《壁畫色彩構成與設計》(張楠)《插圖》(翟鷹)《圖案基礎》(李祖旺等)《色彩基礎》(程悅杰等)《構成基礎》(李祖旺等)《繪畫形式解析》(賈寶峰)《素描人體》(宋子伊)《書法與篆刻》(尹鵬)《視覺傳達設計》(李棟)《白描人物臨摹與寫生》(祝錚鳴)《書法》(申卉芪)《現代公共藝術考察》(杜賓)和《三維軟件應用(一)》(黃釗)等13門課程,獲得了良好效果和廣泛贊譽。

     

     

    結束語

      美術學院課程教學中,以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學習為基礎,同時將示范教學、課業講評和課業展示三個環節貫穿整個線上課程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循序漸進并提高的過程。老師們理論講得透徹,實踐示范形象。課程內容上有拓展和外延,易于引起學生聯想和思考。課堂上師生互動好,啟發性非常強,感染力很強,想象力非常豐富,值得借鑒。

      線上教學還在進行,對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如實驗、動手制作、考察采風等課程,從全校實踐教學角度看,尋找啟發和引導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還有兩點值得重視和關注:

      1.針對線上實踐教學特點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使之更適合線上實踐教學。線上教學已經經過三個階段:適應期、調整期、提升期后,教學各要素已相對齊全,線上教學逐步走上常態化。如何持續增加課堂教學啟示性、引導性,培養興趣點,把學生牢牢拴住,是一個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

      2.倡導并強化實踐類課程的線上示范教學、課業講評及課程作業展,完善線上實踐教學環節。由于網上課堂本身的空間原因,不具備學校實驗室的條件,實施起來有一定困難。如何在線上教學方式下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目前,藝術類課程是課堂練習實踐性比較多的課程,如何在網絡課堂上完成練習等實踐環節,對老師和學生是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