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甲子北服│“節用·惜物——可持續創新設計展”開幕
- 2019-10-22
- 來源:民族服飾博物館
- 作者:劉柳 胡小妹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10月19日,由奧運服飾文化研究中心、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承辦的“節用?惜物——可持續創新設計展”在北京服裝學院5號樓民族服飾博物館展廳開幕。本次展覽作品是在中國傳統造物思想與技藝研究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概念為主題進行的創新設計成果。秉承傳統服飾中“節用”“惜物”“可持續”等設計概念,采取傳統、科技、時尚等多樣性手段,研究傳統服飾的結構、紋樣、裝飾、工藝,并將其應用于現代服裝的創新設計中。


展廳場景展覽分三個主題:“一方布”“拼布”“線跡”,分別體現中國傳統服飾中結構、工藝、紋樣等所折射的可持續設計理念。展覽作品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傳達和表現傳統技藝中的智慧,在傳承中感悟民族服飾并探尋創新之道。
一方布
“一方布”指極簡的結構,即用矩形的布料拼接的服裝結構,不裁剪布料和盡量少裁剪布料,就能達到滿足人體需要的立體著裝效果。這種古老、樸素、節用的設計理念,展現了中國傳統造物思想與文化內涵,亦蘊含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傳統苗族的服裝結構和制衣方法與一千五百多年前出土的北魏時期服裝和八百年前南宋時期的服裝結構和飾品有著高度的相似性,都是極簡的結構,蘊含著“節用”與“惜物”的智慧。古時手工布料織出來就是矩形的,制衣時根據需要剪出不同比例的矩形,以平行、對稱、旋轉等方式拼接布料。我們在復制與創新設計過程中,發現這種看似簡單的衣服不僅好看、好穿,適應性還特別廣,同樣結構的衣服,通過交叉、纏繞、系帶,完成從平面到立體的塑造。


“一方布”主題設計作品展示區域我們以創新設計的方式,將“一方布”的構建邏輯延續傳承下去,這是一種智慧理念的可持續,深遠且富有內涵。傳統的服飾結構結合所提取的傳統紋樣進行重新組合,作為服裝的裝飾,運用數碼織造和數碼噴印等技術,設計制作出新的服裝,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服飾文化、了解中國古人和鄉村女性的智慧。


拼布
傳統的拼布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源自樸素的惜物思想與祈福情結。秉持著循環再利用的設計原則,我們將此古老的傳統工藝予以延續,亦是傳承可持續理念并將其植入生活的一種方式。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狀態,拼布藝術作為服務于人民生活的一種創作形式,帶著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帶著對時代生活需求的探索,帶著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成為源于生活、歸于生活的現代藝術形式。



線跡
線跡是人類自遠古制衣以來最為樸素的手工技藝手法,在熙熙攘攘的現代社會和千篇一律流水線作業的大機器生產中,手針依舊是表達獨特個性與豐富情感最直接的一種方式。這其中蘊含可持續的智慧、古老的詩意和充滿創造性和個性差異的美。



“線跡”主題設計作品展示區域將“線跡”這種最古方的技藝手法,應用于我們的作品之中,在實踐中體會一針一線之中的手藝之美,不同的線跡呈現多樣傳統風格的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時尚感。手工技藝有其持久的生命力,我們需要將其延續繼承并發揚。在創作過程中沉潛于線跡,保持耐心和沉靜的心氣,悉心體會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充滿個性色彩的手工創造力之美。
節用?惜物——可持續創新設計展開、閉館時間:
10月19日——10月25日
8:30-11:30;13:30-16:30
10月26日——10月29日
周二、四 8:30-11:30;13:30-16:30
周六 13:30-16:30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