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喜報!北服師生在第13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斬獲多項榮譽
- 2025-10-11
- 來源:藝術設計學院
- 作者:藝術設計學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近日,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辦的2025年第十三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NCDA)落下帷幕。北京服裝學院牽頭承辦北京賽區賽事,藝術設計學院具體組織統籌,保障賽事順利舉行。
獲獎情況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時尚傳播學院、時尚管理學院、美術學院積極組織師生參賽。全國總決賽共獲一等獎9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1項、人氣獎1項;省級賽獲一等獎38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54項。多位教師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學校獲評“全國總決賽杰出組織獎”“北京賽區優秀組織獎”和“北京優秀賽區”,充分展現了學校在藝術教育領域的綜合實力。



榮譽證書
大賽秉持“設計為人民服務,培養未來設計師”的核心理念,堅持藝術與技術結合、學術與公益并重,鼓勵大學生以設計回應社會現實議題。本屆大賽參賽方向覆蓋鄉村設計、未來設計、虛擬IP創作、數字音樂與影像等多個前沿領域,契合社會需求與學科發展趨勢。通過這一平臺,青年學子得以拓寬國際視野、強化團隊協作與社會責任,逐步成長為設計行業的中堅力量。
總決賽獲獎名單






























北京賽區獲獎名單



獲獎作品展示
名稱:《Goddess of Victory》

作品介紹:作品從北歐女武神形象中提取羽毛與鎧甲元素,結合藝術體操服設計規律,通過柔軟與堅硬材質的對比、面料疊加與鏤空改造,以及漸變色與輔料運用,創新結構、材料和圖案設計。配飾造型夸張,與服裝色彩材質呼應,塑造完整視覺形象,展現藝術體操和運動員的力與美。
名稱:《愛與被愛 同頻共振》

作品介紹:本系列以心理學依戀人格理論為內核,通過布料、色彩與肌理的碰撞,將安全型、焦慮型、回避型、恐懼型四類依戀模式轉化為可觸碰的視覺語言。作品打破傳統邊界,讓觀眾在觸摸與觀看中,重新審視親密關系中的自我與他人。
名稱:《智護滴療——醫療點滴智能監測系統設計》

作品介紹:產品通過燈光變化實現無聲提醒:燈光閃爍提示藥袋內藥液有無,燈光律動反映滴管中藥液流速。醫護人員可根據律動快慢,通過自帶流量調節器及時調整。相關信息通過傳感技術同步傳輸至醫護站,簡化操作,提升管理效率。
名稱:《婚后的兩棵向日葵》

作品介紹:設計創作源于對現代詩歌的濃厚興趣,題目引用了詩句,展現出獨特的意象、深沉的內涵與鮮明的時代特征。這為影像創作提供了良好契機,既呈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對美的個性化理解。
名稱:《Self time Zone Lab》

作品介紹:項目通過聽覺感官與互動設計,構建一種個體化的時間度量媒介,超越傳統線性框架,引導體驗者從多維角度感知時間,反思其“內在性”與主體意義的變化。
名稱:《息脈回響》

作品介紹:作品以“脈動”為核心,運用數字編織、動態光影與聲音可視化技術,將文化呼吸轉化為可感知的數字織物。服裝面料隨旋律流動、光影躍動,實現視聽同步共振,使穿戴者沉浸于一場跨越時間、文化與感知的交互體驗中,聆聽文化的韻律與生命力。
名稱:《白蛇傳·水漫金山寺》

作品介紹:游戲將傳統皮影藝術與橫版游戲相結合,以《白蛇傳》為劇情藍本,依劇情劃分為“蓬船借傘”“盜靈芝草”“水漫金山”“斷橋相會”四大關卡。作品旨在以現代游戲形式傳承皮影藝術,兼顧文化內涵與游玩樂趣。
名稱:《緣起本草·春/夏/秋/冬篇》

作品介紹:游戲包含四篇地圖,融合射擊、跑酷、合作與解密玩法。設計靈感源于《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經典,通過將草藥功效與“天人合一”觀擬人化、游戲化,打造寓教于趣的體驗。
多年來,北京服裝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堅持藝工融合、產業導向的辦學特色,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方式,鍛煉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在設計產業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開拓性進展,以達到培養設計類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服務國家需要、首都發展、行業需求等方面持續貢獻力量。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