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野性肉体狂欢大派对,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_BD英语神马影院手机在线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字號: A A A

  • 在時尚中展現傳統 在傳統中展望未來
  • ——訪“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孫雪飛老師
  • 2017-01-16
  • 來源:黨委宣傳部
  • 作者:高鶴、楊佳佳、張曄、李偉杰
  • 編輯:郄程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2016年底,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孫雪飛老師自創品牌“飛梵逸爵”2017春夏發布會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完美呈現,反響熱烈。同年11月,孫老師獲得第22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的殊榮。孫老師從事服裝行業20余年,2004年成立設計工作室,2010年成立自己的品牌。從藝術修養到工藝技術的積累,使得孫雪飛老師對于服裝設計見解獨特,更多了歲月沉淀的文化厚度。黨委宣傳部學生記者近日對孫雪飛老師進行了專訪。
     



    孫雪飛老師(居中者)在“飛梵逸爵”2017春夏發布會上

    孫雪飛老師待人親和,對記者娓娓道來,2017春夏主題是“苗述”,靈感來自貴州地區苗族傳統文化元素。20167月,孫老師到貴州采風,苗族古老的文化、神秘的圖騰和傳承千年的手工技藝都帶給孫老師心靈上的震撼,讓她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為了把握住稍縱即逝的靈感,采風的時候,孫老師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將所見所想所感記錄下來,真正落筆設計時再把記錄的素材梳理一遍,將采風過程中感性的火花變成理性的設計,讓設計更合理可行。比如在采風過程中見到的苗族蠟染,很多圖形都有特定的含義,是苗族世代傳承下來的,非常質樸、有張力。但是蠟染的圖形并不完全適合現代服飾應用,所以孫老師就想把有特定意義的符號提取出來,解構重組,賦予傳統紋樣以新的秩序,重組成新的充滿活力的圖形,表達對自然、對苗族文化的崇敬。在尊重苗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讓苗族紋樣更年輕、更有活力,使古老神秘的苗族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的力量。

     

     

    苗族蠟染圖案提取

    設計與生活有很大的關聯,設計使孫老師更加充實、快樂,看到人們穿上她設計的服裝煥然一新、充滿自信,使她很有成就感。當被問到創作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時,孫老師表示,創作的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這些艱辛日后回過頭再看也蠻有趣的。眾所周知,服裝的產業鏈都特別長,是從產業鏈最上游的纖維開始的。2017春夏服裝的面料,由纖維企業提供優質產品——“元絲”,“元絲”是可100%自然降解的無污染再生纖維素纖維,是21世紀環保與高品質要求潮流下的新材料纖維,符合可持續時尚要求,在家紡、無紡布、機織、針織等領域都有應用。現在國際知名的“天絲”,和元絲的成分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元絲”一直在國際上沒有知名度,銷量不是很好,價格也比“天絲”低。這家企業希望通過時尚產品來推廣自己的纖維品牌,雙方達成共識,設計團隊為企業進行“元絲”纖維品牌推廣。

     

     
    解構重組的苗族紋樣設計

     

    延展設計——鳥的變形意象化

    有了纖維之后要紡紗、織布,然后才能做服裝。大的紡織企業不愿為設計師品牌的小訂單花費心思,小的企業設備和技術能力又達不到設計師的要求。為了說服企業幫忙織布,孫老師費了不少心思。為保證工時,老師要親自去工廠盯工,力求按時完工,保質保量。回想起這段時光,老師感慨道:“能成功織成布本身就是成功,每天必須要去工廠盯著催著,否則不能在八月前拿到布。設計是特別快樂的事,很開心,過程雖然挺艱辛,回想起來卻覺得很有趣。”
     
      元絲纖維面料
     
     
      元絲面料制作的成衣

    孫雪飛老師多年來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所有的設計基本上都是圍繞“可持續,可循環利用”展開。可持續本身也是一個很大很寬泛的概念,首先在選擇材質的時候,應該是符合國際綠色認證的,使用生態綠葉標志(Intertek Green Tested)Oeko-Tex® Standerd100等國際環保權威機構認證的循環再生纖維(Eco-Circle)材料、生物基纖維材料以及無染纖維材料。孫老師一直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希望通過設計傳達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傳播可持續時尚的理念,倡導品牌的社會責任。然后是文化的可持續,這體現在對本民族、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孫老師的設計一直注重將傳統文化、藝術與時尚設計結合,希望將傳統文化中的精粹、當代藝術的精神融入時尚設計之中。在時尚中展現傳統,在傳統中展望未來。通過獨具美感的設計、高品質的產品傳達對歷史、對文化的尊重;傳播傳統并未過時、傳統活在當下的理念。例如2016春夏主題為“梵凈”的系列設計作品,《寶蘊經》云:“心凈則身凈,身凈未必心凈,故心清凈,則稱之為梵凈行。”設計靈感來自當代藝術家鄭泰鈞悠遠清凈、富有禪意的現代水墨畫。孫老師以水墨為藍本,將水墨畫與刺繡這兩種中華傳統文化中極具特色的表現形式有機結合,用傳統刺繡的細膩傳神來表現水墨畫的自由靈動,使二者相得益彰,作品呈現出“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空靈超然。

      
    用刺繡表達水墨的意境
     
     
      “梵凈”發布會現場圖片

     
    從蘇州園林中獲得圖案靈感的設計手稿


     
      “云在青天水在瓶”傳統盤扣工藝創新設計

    “飛梵逸爵”2017春夏發布會的亮點之一就是設計師選擇刺繡這種藝術形式來表現水墨畫。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中國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設計師希望通過刺繡的細致靈動來表現水墨畫的空靈與禪意;亮點之二是將傳統的盤扣工藝進行現代化創新設計。傳統盤扣縫制在服裝上,不能洗滌,不適合當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孫老師想,如果將盤扣設計成可穿戴的飾品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根據水墨畫意境手工制作的熱縮羊毛面料
     

      
    熱縮羊毛工藝成衣
     
      根據中國山水意境設計的作品
    再如2016秋冬的設計系列,作品主題是“云汀”,詞語本意是云氣彌漫的水岸。設計靈感來自吳冠中先生的水墨繪畫,將獨特的手工羊毛熱縮工藝與大量的珠片釘繡有機結合,設計制作獨特的面料,令作品呈現出淡雅悠遠的超然意境。大自然給予設計師無窮的靈感來源,水墨畫般的自然景物更令設計師發揮無盡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手工藝是人類智慧的精華,是寶貴的藝術遺產,在服裝設計中是提升服裝品質的重要元素。孫老師在這一季大量采用手工羊毛編織、羊毛熱縮以及手工釘銹,就是希望強化手工藝的現代意識,將手工藝術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工藝推進,既保留手工藝的本質,又賦予其當代藝術的意義。



    手工羊毛編織圍巾
    孫老師不僅僅希望大眾通過參與時尚活動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更希望大家增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自發地去了解、接受更多傳統文化中的精粹,熱愛、傳承它們。因為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所在,丟掉傳統文化,就等于忘記歷史。
    孫老師坦言,自己是先做了設計師,然后才當了老師。在上大學的時候,自己一邊上學一邊在服裝公司實習,積累了足夠的市場經驗。大學畢業后工作了幾年才考的研究生。因為喜歡嘗試不同的職業,研究生畢業后將簡歷投到了北京服裝學院。回憶起自己第一次當老師是在考研之前,那個時候教的是中專生,第一堂課特別緊張,總擔心講不夠四十五分鐘。有了這段經驗以后,在大學教學生就更加從容。
    孫老師表示,當了老師后收獲特別大,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從學生身上學到特別多。孫老師說,作為老師最有優勢的就是自己的行業背景,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是未來紡織服裝行業的趨勢,能夠將這些產業知識帶到教學中非常有意義,可以讓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整個產業鏈,讓他們清楚自己應該在哪個位置上,對學生的專業選擇及以后的職業選擇都是很有幫助的。
    孫雪飛老師希望同學確立自己的目標,結合自身的特點、興趣和長處,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不要在大學里浪費青春,那樣的話太可惜了。有的學生喜歡做精致的東西,這類學生就適合做定制類的服裝;而有的學生喜歡簡單的成衣,這類學生適合在公司里做要求相對比較單一的工作。孫老師提起剛遇到的兩個畢業生,他們所做的職業與在學校所學的專業完全不一樣,這說明一切都要遵從自己的興趣,不然就是浪費時間。所以選專業不要跟風,如果暫時沒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可以問自己:第一個問題是假如生命只剩下五年你會做什么?假如生命只剩下五天你最想做什么?這樣就可以幫助你做決定,解決拖延癥;第二個問題是假如選擇了喜歡的專業,未來自己能堅持做五年么?如果未來十年、二十年還做這個職業,自己能堅持下去嗎?世間沒有輕松的職業,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不同的艱難之處,如果你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充滿熱愛,那么所有的艱辛你都會想盡辦法去解決,所有這些解決問題的插曲都會成為日后津津樂道的趣事。
    孫雪飛老師想對年輕的設計師們說:遵從自己的內心,心無旁騖地做設計。結果并不重要,要享受過程,無論愉悅與艱辛,那都是難得的人生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