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一片冰心在北服
- 專訪建校第一批教師周冰心老師
- 2017-02-27
- 來源:黨委宣傳部、離退休工作處
- 作者:高鶴、安然、肖娟、余蘇怡、劉國峰
- 編輯:郄程、高鶴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重溫北服創建史,激勵今日北服人。為進一步追憶學校的發展歷程,濃厚師生的愛校熱情,黨委宣傳部策劃了“北服故事·口述歷史”征集活動,聯合學校離退休工作處、校友會一同尋找曾在北服從教、從學、從工的老師、校友和職工,再現他們的親歷、親見、親聞,記錄學校的每一個重要階段和精彩瞬間。回顧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我們還將推出“北服故事·新青年”欄目,傾聽在校師生講述他們與北服有關的故事,觸摸一路踏歌而行的脈搏。如果您也是有故事的北服人,愿意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采擷北服記憶,我們也期待您的賜稿。投稿郵箱xcb@bift.edu.cn(請注明“北服故事”)。

【記者手記】6月3日下午14:00,我們學生記者團如約來到北京服裝學院原教務處處長周冰心老師的家中。由于行動不便,周老師家中的陳設十分簡單,桌子、凳子、沙發、冰箱就是客廳里最主要的家具。周老師一頭齊耳短發,盡量端坐著給我們講述她在北服的那段青蔥歲月。81歲高齡的她現已幾乎失明,而每每講到動情之處,眼神里依然能流露出對北服深深的眷戀。
周冰心老師講述北服故事1958年,周冰心老師從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同年分配到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任教。正當她準備在此大干一場時,1959年8月,周老師接到上級調令,前往北京紡織工學院?即后來的北京服裝學院任教,24歲的她從此與北京服裝學院結下一世情緣。
初到北京紡織工學院,周老師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與她之前所在的華紡工學院有天壤之別。學校沒有掛牌,連像樣的教學樓都沒有,僅有的一座四層家屬樓還是向紡織工業部借來的,這座小樓兼備了教學樓和宿舍樓兩項功能。就在這里,學校迎來了它的第一批教職工和學生。周老師還清楚地記得她講的第一堂課是無機化學,給染整專業上課。因為教學資源的缺乏,當時的教學活動都是在宿舍里舉辦的。因為之前在上海也帶過課,所以試講并沒有緊張。老干部們在最后一排聽課審核,她很順利地就通過了審核。當時物質條件很差,但是上課的質量并不差。老師教學很認真,每次上課都會按照國家的教學大綱認認真真地備課;同學們聽得也很認真,上課都專心聽講,沒有交頭接耳。
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首屆畢業生
當時學校借了一個糧店后的小平房作為食堂,距離學校有五六百米。那個時候吃飯很簡單,品種比較少。按每一餐交錢,憑糧票吃飯。學校沒有運動場地,課余時間學生們就在宿舍前的空地打排球、羽毛球。全國是6天上班制,即周一到周六都工作,學校也一樣,學生周一到周六都有課。而且北京紡織工學院除了上午和下午有課外,晚上還安排學生晚自習,教師要去給學生答疑。彼時北京的交通并不發達,為了能給學生按時上課,許多已婚老師也選擇繼續住在單身宿舍,只有在周日才回一次家。60年代初,正是國家困難時期。為了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國家決定把棉花用地讓出一部分,改為糧食用地。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解決學校教學所需的棉花原料出現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國家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棉紡織人才。為了滿足化學纖維工業發展需要,紡織工業部決定把學校性質轉變為以化學合成纖維生產加工專業為主,專門培養此類人才。1961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做了大調整,除了染整專業外,其他專業均改為化纖專業,學校也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隨著新學院學生宿舍、食堂、禮堂的落成,化工教學大樓竣工的啟用,學院又遷入了定福莊新校址辦學。到定福莊之后,學校的物質條件開始逐漸好轉。

從另一角度看小白樓
1961年,當時由于學校專業正在進行大調整,全校上下都緊張而忙碌。加之學校遷址到定福莊,家住東大橋的周老師盡管是新婚,但她選擇和其他老師一樣,繼續住在學校宿舍,以保證每天能準時給學生上課。只在周六晚上搭公交回家,周日晚上再返回學校。六、七十年代,學校幾經沉浮,歷經多次更名與變遷,周老師始終相隨。八十年代復校后,周老師擔任應用化學系領導。九十年代,周老師擔任學校教務處處長,負責督查教師教學與學生上課。對于教務這一塊,耿直的周老師會不定期抽查教師的講稿,好的講稿要進行展覽,不好的講稿會在大會上通報批評。對于學生上課方面,周老師也嚴格要求,尤其對于作弊的學生要嚴懲,甚至會開除。對此,周老師笑著說,確實得罪了不少人,但她不后悔,因為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抓教學、重質量。

1964年合成教研室全體成員在建設中的小白樓前合影
1995年7月16日是周老師60歲生日,這一天也是她退休的日子。雖然不舍,但她并不傷感,人離開了工作崗位,但她的心卻始終都牽掛著北服。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她這輩子一片冰心都獻給了她工作和生活的北京服裝學院。【周冰心老師寄語】“學校就是一個工廠,學生是工廠的產品。作為學校就要生產高質量的人才,培育出各個領域的人才回饋社會;作為學生,要學本事、學本領,更要學會做人。走出校門,專業可以換,但做人是一輩子的事。要做一個正派的人,一個有志氣、有抱負的人!”
注釋1:1959年,以北京紡織部干部學院為基礎成立北京紡織工學院。臨時校址位于紡織部中紡里宿舍26號樓。
1960年,北京朝陽區定福莊校區建成。
1961年,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
1971年,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與北京化工學院合并辦學,合并后仍稱北京化工學院。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北京化纖工學院,并遷回北京朝陽區定福莊校區。
1982年,櫻花東街新校址開始施工。
1983年,部分部門及學生首先遷入新址。
1987年,國家教委發文同意北京化纖工學院改建擴建為服裝學院,定名為北京服裝學院。
1988年,我院隆重舉行北京服裝學院命名典禮。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