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楊潔?曦秀“蘇意”時裝發布會在意大利米蘭魅力綻放
- 2016-09-02
- 來源:黨委宣傳部、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 作者:黨委宣傳部、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 編輯:郄程
- 閱讀次數:
-
【新聞中心訊】8月30日,第21屆米蘭三年展國際博覽會暨楊潔·曦秀“蘇意”時裝作品發布會圓滿落幕。這是一場東方文化與西方時尚的激情碰撞,也是一次古老與現代元素融合的魅力釋放,更是一段中國品牌原創設計綻放世界舞臺的有力宣言。



設計師楊潔與意大利駐華大使謝國誼先生合影
此次時裝發布會高朋滿座,座無虛席。這是北京服裝學院青年教師、北服男裝設計專業創建人、北京奧運全球火炬手服裝設計師、中國十佳設計師楊潔先生代表中國設計師,再一次站在米蘭這一國際舞臺上,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與高雅,同時也傳達中國原創的設計精神。楊潔對蘇州文化意境的新構成設計,以及所使用的百分百中國最精良的材質和工藝,得到了在場嘉賓們包括米蘭三年展主席Andrea Cancellato、前意大利國家時尚協會主席Boselli、米蘭世博會藝術總監Rampello、 歐洲設計學院柯莫院長Amura、歐洲設計學院亞太區總監Caravaggi、米蘭理工大學時尚設計學院院長助理Conti、Iulm大學副校長Canova、UniCredit 銀行米蘭分行代表Ferraris、意大利奢侈品協會代表Davide、米蘭大學代表Emanuele等嘉賓的高度贊譽。

米蘭三年展米蘭三年展創立于1923年,被譽為世界設計領域中的“奧運會”。2016年以“21世紀設計之后的設計”(21st Century .Design after Design)為主題重新出發,思考設計最終的目的是什么,是重復滿足美感的需求,還是對設計人性化最真實的體驗。此次米蘭三年展展期為2016年4月2日至9月12日,覆蓋整個米蘭地區。設計師楊潔參加的主場館Palazzo della triennale,是一座緊鄰米蘭DUOMO大教堂的中世紀風格建筑,體現了東方古老文化創新后的設計作品與歐洲中世紀藝術相約幾個世紀的碰撞。



蘇州寫意一段動人而富有中國美感的昆曲拉開了楊潔·曦秀“蘇意”時裝作品發布會的序幕。身著唯美旗袍的模特出現,為觀眾展現了一幅縹緲的江南水鄉畫卷。清晨朦朧中,紅橙色的朝陽伴隨著鳥兒的歌唱漸漸淡去,倒影在流水中的灰磚黛瓦映襯在竹蘭之中,逐漸清晰。小橋邊一身淡雅繡花旗袍的窈窕西子,為江南水鄉點綴了美妙的色彩,此情此景令人心動。遠處傳來綿綿的吳音軟腔,使人情不自禁地走進“牡丹亭”,沉醉于曼妙的昆曲與園林美景,平靜而夢幻。而火紅的晚霞已經交織在魅惑的藍紫色中,讓記憶成為最美的距離。楊潔將中國蘇州美麗一天中所呈現的色彩,以及蘇繡、蘇州園林中不同造型的窗、蘇扇等元素,不遠千里帶到了他的第二故鄉米蘭——世界時尚之都。在秀場所展現出的縹緲意境中,讓觀眾感受到中國的美、中國的高貴與精致以及中國的愜意。楊潔說:“我希望像詩歌一般去展現蘇州文化帶來的靈感,這次在設計服裝方面的挑戰非常大,因為我難以割舍這些豐富而美妙的文化,希望盡可能地將所感觸到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呈現在這一場秀中。重點汲取蘇州園林的格式窗戶造型,結合到旗袍的設計中,突破旗袍的固有形式,展現出新構成感。而多種百分百的中國最優質手工材質混合使用,實現了意想不到的高貴視感和質感。給米蘭三年展這個世界舞臺帶來一種中國蘇州意境的純正美學體驗。”


傳統工藝及面料的應用本場發布能看到多種蘇繡結合,以及不同質感、不同制作手法的中國最優質手工面料,意在表現中國的高貴之美。楊潔之前的設計多用苗繡工藝去呈現,此次大量加入了蘇繡手法。苗繡的最大特質是具有很強的可穿性,它更多地展現的是一種生活中的美,抽象而富有創造力。而作為中國四大名繡的蘇繡,則是另一種制式化的美,代表著中國皇家的審美,精細而逼真。兩者雖然延展的題材風格不一樣,但是它們表現的都是中國文化的美。這兩種美的對撞與融合既展現了設計師的創造力,同時也被設計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面料上運用蘇州織錦緞、盛澤真絲綢、苗族特有的臘光布、香云紗,而服裝的里面不僅全使用真絲,而且每款都有獨特的中國紋樣和色彩搭配,給穿著者帶來一種從里到外舒適與欣喜的美感,這就是楊潔作為一位推崇中國文化的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態度。
夢想與情懷80年代的楊潔,苗族的血統讓他與生俱來就有著對色彩和圖案的敏銳感知。他是曦秀高端時裝品牌創始人,也是北京服裝學院男裝設計專業的創建人,他還是 2008北京奧運會全球火炬手服裝主創設計師、中國“十佳設計師”、紅都品牌的設計顧問(紅都一直為歷屆中國國家主席和國外訪華元首設計制作服裝)、國慶閱兵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飛行服設計師等。 2004年,他更是獲得意大利歐洲設計學院( IED)提供的碩士全獎學金。他喜歡自己作為大學老師的一面,他說:“教書很愉快,自由而單純,同時還能不斷地邊教邊學,完善自己的認知。”而作為設計師,從小在苗鄉的生活感悟以及苗族人天生對美的悟性,加之東西方的學習和生活背景,碰撞在一起,帶給他的不僅是設計上的多元和革新,也在潛移默化中讓他更注重看到浮華后本真的內心。可以看出,他在認知了西方和中國的各自文化優勢之后,散發出的那份自信與傲骨,正如他所說:“因為有中華文化無與倫比的魅力和苗族對美無限的創造力作為支撐,文化的征服力沒有界限、不分貧富。我們有責任用自己的設計力量向世界傳遞那份中國的自信,傳遞那份屬于中國的創造力!”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