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我校劉瑞璞教授榮獲國家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 2016-03-25
- 來源: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 作者: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 編輯:郄程
- 閱讀次數:
-
【新聞中心訊】近日,由我校劉瑞璞教授主編的《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和少數民族編的學術專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優秀出版物一等獎),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并被收錄在教育部獎勵委員會擬編輯出版的《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獲獎成果簡介》中。

此次評獎活動是國家教育部為學習貫徹中辦國辦轉發《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和《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2011-2020年)》精神,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辦法》啟動的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評選工作。歷時一年多,經嚴格篩審,全國高等院校共有6241項申報成果入圍。經專家評審、面向社會公示和獎勵委員會審核通過,共有908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50項,二等獎251項,三等獎596項,成果普及獎11項。我校劉瑞璞教授的參評著作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厚的學術底蘊贏得專家、學者們的肯定和好評。經學校報送、北京市教委審核推薦,層層把關,不負眾望,終獲殊榮,實至名歸。這也是我校建校以來首次獲得國家級此項榮譽。


劉瑞璞教授主編的《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和少數民族編的學術專著全書一函兩冊精裝設計,共有文字約129萬字,彩色圖版900余幅,標有尺寸的結構實測圖近600幅。作為民族服飾學術研究的大型專著,在我國服裝學術界亦是首次獲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特別是在中華民族服飾結構譜系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書為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學術研究做出了貢獻,建立了以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譜研究為基礎的“考據學派”,提出了中華民服服飾結構“布幅決定結構形態和十字型平面結構”敬物尚儉的格物致知命題。這一學說的建立,開創了中華民族服飾研究考據學派的先河。正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李之檀先生對本書的評價那樣:本書的出版標志著對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學術研究已經進入了更深入的研究層次,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他在強調本書的田野考察不可替代的作用時說:“本書高度重視第一手材料的搜集整理,從而創立和建立了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初步的規模性研究體系,對印證古代文獻、考古學、民族學、工藝學方面都有重要價值。”他準確概括了“中華民族服飾研究考據學派”的基本特征和不可或缺的學術價值。李之檀先生最后說:“本書的出版,無疑會對中華服飾文化各方面的研究有新的啟發和幫助。甚至可以建議文物考古部門今后對古代服飾有重大發現時,在發掘報告中都應該有服飾結構圖和表明尺寸的結構分解圖”。可以相信隨著《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出版,以及本書獲得部委級優秀學術出版物一等獎、國家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我校將在此領域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的學術高地,為搶救傳承中華民族服飾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作出標志性的重大貢獻。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