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錘煉基本功 涵養教育情 | 北京服裝學院舉辦第十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決賽
- 2025-05-23
- 來源:教務處
- 作者:教務處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近日,由教務處、校工會聯合主辦的北京服裝學院第十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決賽在科技報告廳舉行。黨委書記黃克瀛、院長賈榮林、副院長鄒游出席活動。比賽邀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毛捷、中國農業大學何志巍、北京工商大學王魯娜、中國傳媒大學舒笑梅、北方工業大學宋威和中央美術學院呂明,以及我校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邵新艷、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李雪梅、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姜延、藝術設計學院詹凱、時尚傳播學院趙春華、時尚管理學院朱友干、美術學院高海軍、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學院袁曄、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紅玲和多名學生代表作為評委。比賽由教務處處長趙洪珊主持。現場百余名師生全程觀摩比賽。

第十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決賽


師生認真觀看比賽
鄒游在致辭中回溯了青教賽“以賽促教、以賽促研”的優良傳統,并提出三點期望:一是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二是聚焦教學創新與數字化轉型,將行業前沿動態、科技知識融入課堂,培育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真本領。三是服務國家戰略與行業需求,將教學實踐與國家重大需求緊密結合,做教育強國的 “排頭兵”、產業創新的 “驅動器”。

鄒游致辭

趙洪珊主持
來自全校各教學單位的15位優秀教師以飽滿的精神面貌、扎實的理論功底、精湛的教學技藝、鮮明的專業教學特色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教學演示。
參賽教師風采展示

陳方媛講授《線性代數》
課程簡介
《線性代數》課程主要講授向量、矩陣、行列式和線性方程組的基本概念及運算方法。課程強調數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引導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增強為社會貢獻智慧與力量的使命感。
教師簡介
陳方媛,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學院長聘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近三年來,她承擔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數理統計(研究生)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已發表論文19篇。

張文龍講授《啦啦操》
課程簡介
啦啦操是集健美操、舞蹈、音樂及技巧動作于一體的集體舞,注重激情、活力與團隊精神。課程秉持“健康第一”,融合課內外鍛煉,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習慣,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教師簡介
張文龍,教務處體育教研室助理教授,健美操國家級運動健將,啦啦操一級裁判、教練員,指導學校健美操、啦啦操隊參加全國各級比賽并獲得優異成績。

孟超講授《物理化學》
課程簡介
物理化學作為現代化學的基石與前沿,以統計力學和量子物理為理論根基。作為化學學科的核心分支,物理化學聚焦于揭示物質系統化學行為的基本原理與規律,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體系。
教師簡介
孟超,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副教授,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結構化學》)期刊青年編委。以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CA等收錄期刊教學欄目發表教研論文4篇,在高水平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申請實驗儀器發明專利1項,獲已授權國家專利17項,主持和參與多項教學改革和科研項目。

陳果講授《中外服裝史》
課程簡介
《中外服裝史》是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學科基礎課,系統介紹中國及西方服裝的發展歷程。課程涵蓋中國各朝代以及西歐古代至近現代的服裝特點及演變脈絡,并通過中西方服裝文化比較,探尋人類服裝發展的共性。
教師簡介
陳果,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長聘副教授。主要講授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裝結構相關課程,包括《服裝結構基礎》《傳統服裝專題研究》《中外服裝史》等。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教改項目2項,出版專著5部、參編教材1部。

宣曉晏講授《藝術概論》
課程簡介
《藝術概論》是學生夯實專業根基、拓展視野的核心通識課程。課程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構建“理論—鑒賞—實踐”三維框架:通過藝術本質論與史論解析,建立跨門類認知體系;結合經典案例分析與策展模擬、藝術產業工作坊等實踐,引導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創作思維工具;依托田野調研、項目制課題等場景化學習,強化理論在文化表達與產業應用中的融合。
教師簡介
宣曉晏,時尚管理學院教師。聚焦“藝術學+管理學”的跨學科研究路徑,堅持以科研成果賦能課堂創新。她策劃的"藝商融合"教學模式,將戲劇產業工作坊融入藝術理論課堂,將“藝術基礎”與“產業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多學科、跨學院的聯動授課模式,構建"藝術理論+時尚管理"雙軌制課程體系,入選北京市高校美育教學案例二等獎。

李昕講授《中國民族服飾文化》
課程簡介
《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將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考古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帶入教學中,教授基礎理論知識和設計研究方法。系統專業的課程架構和豐富多樣的內容形式,提升了學生設計視野和文化修養,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民族觀。
教師簡介
李昕,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長期深耕于民族服飾文化、藝術人類學研究,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參與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服裝設計開發等多項課題研究。承擔十余門本科、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注重民族服飾文化在教學與育人過程中的融會貫通與滲透浸潤。

王文巖講授《時尚策展》
課程簡介
《時尚策展》課程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堅持美育為本、時尚為媒、行動為綱。知識探索方面,課程重在讓學生建立對時尚策展話題的廣泛認知,理解不同類型導向的展演形態、策展立意。能力建設方面,注重引領學生掌握多樣化的策展方法,并能在策展實踐中進行主題化、風格化、敘述化的編輯策劃。價值塑造方面,注重打開學生對時尚的多維度思考,開掘中國時尚涌動審美、激蕩思想的時代想象。
教師簡介
王文巖,時尚傳播學院副教授。出版國內外第一部系統論述“時尚策展”領域的專業教材《時尚策展:理念與方法》。近五年發表3篇CSSCI核心在內的10余篇論文。主講課程《時尚傳播項目管理與實踐》獲首屆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北京市創新大賽“優秀獎”。參與國家級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2項、校級8項。創立“時尚策展”微信公眾號,探尋藝術類新型交叉學科創新實踐路徑,沉思并回應當代社會的文化更新。

杜盡知講授《數字虛擬人設計》
課程簡介
課程聚焦數字虛擬人全流程設計與開發,涵蓋角色建模、材質貼圖、動作捕捉,實時渲染等核心環節,結合藝術審美與前沿技術,培養學生掌握超寫實數字角色創作能力,并探索虛擬人在影視動畫、時尚設計、元宇宙等領域的敘事表達。
教師簡介
杜盡知,藝術設計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三維動畫、虛擬時尚、虛擬現實內容設計。先后參與美國佛羅里達州迪士尼樂園《星球大戰》主題園區酒店多媒體內容、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影片《極速車王》、《X戰警:黑鳳凰》等作品的動態預演設計。

李盈講授《智能家居產品設計》
課程簡介
智能家居產品設計課程以科學與藝術融合為核心,創新“六問六策”教學模式:Who、What、Where、When、Why、How激發問題意識,六大策略助力設計實踐。課程融合第二課堂與思政,推動政產學研用聯動,實行項目化、模塊化、合作式教學,打造多維共享實踐生態,全面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服務智慧生活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教師簡介
李盈,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專注智能產品、交互及智能材料設計。她將思政融入教學,以競賽促學,指導學生獲國際及省部級獎項,推動3項北京市級創新創業項目。注重科研融入課堂、緊跟技術前沿,深化產學合作,已指導學生獲得6項發明專利和12項實用新型專利,教學與創新成效突出。

田園講授《針織物工藝與設計》
課程簡介
課程以結構邏輯為核心,融合傳統工藝與當代應用,涵蓋家用與工業手搖橫機的結構織造、成型制造等實踐內容。課程注重創意思維與動手能力培養,引導學生探索針織在時尚、空間、智能紡織等領域的跨界表達,理解工藝背后的文化內涵與可持續設計理念。
教師簡介
田園,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長期從事CMF設計、紡織藝術與智能織物、跨學科藝術療愈等方向研究。主持多項省部級、市級及校級科研與教學改革項目,并指導學生獲獎三十余項。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國際競賽與專業展覽,致力于推動傳統工藝與科技融合的課程創新與設計實踐。

陳立講授《平面及立體構成》
課程簡介
《平面及立體構成》是高分子(纖維與時尚設計實驗班)專業的基礎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平面及立體構成的基本原理與創作方法,提升學生化繁為簡、去偽存真的“構成”覺知力、審美力與創造力,重視引導學生將中式審美構成應用于纖維與時尚設計中。
教師簡介
陳立,美術學院助理教授,從事設計教學與教研。2019年主持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標志設計》;2021年主持《標志設計》課程被認定為“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主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MOOC時代背景下“設計美學”課程建設與創新研究》,主持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設計學和美好生活》。

朱天航講授《形式基礎:視覺》
課程簡介
《形式基礎:視覺》課程采用模塊化、遞進式教學方法,強調對基礎元素的重視,以視知覺訓練方法來全面培養學生的視覺表達能力。本課程所屬模塊獲批2023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重點項目“交叉學科背景下設計基礎平臺課的改革創新研究與實踐”;《“形式基礎”課程體系建構及教學實踐》獲得北京服裝學院2024本科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教師簡介
朱天航,藝術設計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圖形創新設計、宋代絲綢圖案設計研究。參與2024國家藝術基金“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研計劃社科一般項目等科研項目。近年在《裝飾》《包裝工程》等CSSCI、北大核心、EI專業期刊與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與設計作品十余篇(幅)。參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形象景觀設計,獲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授予突出貢獻證書。

趙曉曦講授《服裝圖案與設計》
課程簡介
《服裝圖案與設計》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基礎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傳統與當代服飾圖案的全面掌握,包括不同時期的風格、思想內涵、設計技巧、工藝技術表達。課程注重傳承經典圖案并進行創新設計,拓展學生專業知識與設計思維,使其適應現代服裝企業需求。
教師簡介
趙曉曦,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教師。主講課程有《服裝圖案與設計》《運動服裝設計》《服裝設計方法與實踐》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明代服飾及圖案研究與創新、運動功能性設計研發。該課程教案獲“北京市高校優質本科教案”,并在校級教學基本功比賽與教學創新大賽等獲獎。

張婷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課程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是學校本科學生的公共必修課。該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教育,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以及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簡介
張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教學特色鮮明,以“問題鏈”為導向,融合“經典文本+數字資源+現實案例”,打造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思政課堂。注重科研反哺教學,主持“藝術院校‘期待導向型’思政課教學效果提升路徑研究”教研項目,在《中國人民大學教學刊》等期刊發表多篇教研論文。

吳雯講授《服裝結構基礎》
課程簡介
《服裝結構基礎》是服裝相關專業的一門學科專業基礎必修課,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作業講評等授課方式相結合,使學生了解服裝結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構架,讓學生掌握人體結構和人體測量的方法和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學生全面掌握服裝結構設計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教師簡介
吳雯,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教師,主講《服裝結構基礎》《立體裁剪》等課程。她秉持“踏實做事,低調做人”的人生格言,在教學工作中長期鉆研業務,靈活運用多種授課方法。授課中要求學生先“擺正”態度,再“剪裁”方法,最后“縫制”結果,以扎實的專業功底和敬業精神廣受學生好評。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