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北京服裝學院2025年第二批人才招聘公告
- 2025-07-04
- 來源: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
- 作者: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變更為藝術院校,2020年按照北京市屬高校分類辦學發展政策明確為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學校秉承“與美同行”的校訓,圍繞服裝服飾,以設計學為龍頭,在服裝服飾文化、服裝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服裝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裝、產品與數字化媒體設計等領域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形成了獨特優勢,逐步形成了“以藝為主,服裝引領,藝工融合”的辦學特色,確立了“立足新時代,彰顯中國美”的時尚教育理念,堅定了“為人民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的發展共識。

01 教學機構
學校堅持以設計學為龍頭,強化藝、工、商多學科交叉融合,輻射帶動各學科協調發展。設有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時尚傳播學院、時尚管理學院、美術學院、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專業設置覆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在服裝服飾領域的學科和專業建設水平國內領先。學校擁有全日制本碩博在校生7200余人,其中本科生5800余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目前共有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學校設計學2019年被評為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設計學和藝術設計在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服裝學”新興交叉學科平臺建設項目獲批北京市首批交叉學科平臺建設試點。學校現有本科招生專業24個,其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4個專業獲批教育部“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專業獲批“雙萬計劃”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2024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3個專業獲評A+、7個專業獲評A,其中4個專業躋身全國前十強。建有全國“十佳”特色博物館——民族服飾博物館,集收藏、展示、修復、科研、教學等功能于一體。設有多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及近300個國家級、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為紡織服裝、時尚和文化創意產業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學校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畢業生自主創業率多年來均在5%以上,涌現出了例外、Grace Chen、UOOYAA、熙上等眾多優秀設計師品牌,是活躍在行業前沿的創新力量代表。


北服傾力打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及閱兵式服裝

北服師生團隊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服裝

“北服設計”綻放杭州第19屆亞運會
02 科學研究
學校設有教育部研發中心1個、北京市研發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北京技術轉移中心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首都科技條件平臺1個,高水平科研設施完備。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殘聯、北京冬奧組委會等部門指導下,分別建設北京服裝學院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無障礙服裝研究中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研發實驗室等機構,積極發揮智庫服務作用。立足學科前沿,設立服裝科技研究院、時尚研究院、中國生活方式設計研究院、運動時尚創新研究院、服飾文化研究院、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前沿交叉研究院等機構,產出大量原創科研成果。

北服為2020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設計入場禮儀服裝

完成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首鋼滑雪大跳臺、北京冬奧組委總部等場館景觀設計

北服設計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志愿者制服裝備

為中國冰雪運動國家隊設計戰衣
近年來,教師承擔國家、省部級及各類科研項目2100余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含單列學科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8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0項,獲得授權專利670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20余項(含藝術作品)。我校主辦學術期刊《藝術設計研究》自2017年起連續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藝術學核心期刊;《北京服裝學院學報(自然版)》連續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版)。

王銳教授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劉莉教授被授予“中國冰雪科學家”榮譽稱號

王銳教授團隊、劉莉教授團隊和張秀芹教授團隊獲202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03 服務社會
學校積極發揮設計力、科技力、組織力、傳播力四大優勢,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先后承擔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群眾游行方陣、2011年深圳大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4年APEC領導人會議、2016年里約奧運會、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表演、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方陣、民兵方隊和聯歡活動、2020東京奧運會、2021建黨百年慶祝大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2023年中國—中亞峰會、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以及有關行業系統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裝設計,如神舟七、九、十、十一、十三、十五號系列航天服飾及艙內用鞋、南北極科考隊手表、國家隊射擊服、新式外交服裝、學位服等重要設計創新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學校積極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圓滿完成9個比賽項目的服裝設計任務,打破中國冬季運動比賽服長期依賴進口的狀況;完成火炬手服裝、冬奧會制服及頒獎服設計任務,完成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首鋼滑雪大跳臺、北京冬奧組委總部等6個景觀場館的設計,完成《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紀念郵票設計,從設計、科技、志愿服務等方面助力冬奧。參與冬奧項目的團隊教師被授予“中國冰雪科學家”、 2022年首都勞動獎章、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名師生榮獲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先進個人。


北服團隊研發國產射擊比賽服及鞋裝備首次亮相2024年巴黎奧運會并助力國家射擊隊奪金

研發優質睡眠裝備助力中國游泳隊2024年巴黎奧運會奪金

北服團隊設計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系列體育運動服裝



北服師生團隊完成多所高校學位服設計
學校積極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行業發展。發揮北服時尚領域影響力,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聯合主辦中國國際時裝周、北京時裝周等時尚前沿活動,深化與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通州區、昌平區、密云區等各區和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合作,深化產學研融合和創意成果轉化,以時尚賦能高質量發展。服務紡織服裝行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與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產業聚集地開展深度戰略合作,簽訂多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多個實踐教學基地和校企研發機構。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外交人員服務局等機構,中國壘球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協會組織,以及安踏、迪尚、愛慕等行業企業開展合作,整合資源,協同創新。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新時代中國鄉村勞動者服裝設計暨美好生活時尚工程”受到廣泛好評。

聯合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辦“運河文化時尚大賞”

倡導開展“新時代中國鄉村勞動者服裝設計暨美好生活時尚工程”

設計馬拉松
04 國際化辦學
學校始終堅持國際化辦學,與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等60余所國際知名院校、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以國際課程、聯合工作坊、聯合展覽展示等多元內容深化務實合作,多渠道提升學生國際化培養力度,培養具有寬廣視野的國際化創新人才。發起國際首飾設計高校聯盟,主辦國際青年設計師邀請賽(IYDC)、北京國際首飾雙年展、設計馬拉松、“意大利制革之美”系列活動等高規格國際賽事、展覽及論壇活動,學校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2022年QS世界大學藝術設計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01—230名,中國內地第11名。在全球知名商業雜志《CEOWORLD》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佳時尚學院排名榜中,排名中國第一。



與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聯合舉辦“文明對話——中國的茶與服飾”中英文化交流活動

主辦國際青年設計師邀請賽時尚盛典
黨的二十大以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國家發展戰略,聚焦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面向紡織服裝、時尚和文化創意產業,系統謀劃了“一個目標、兩個立足、三個融合、四力優勢、五大工程”發展思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時尚高校,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準的時尚教育高地,不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北服力量。
根據《北京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辦法》(京人社專技發〔2010〕102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京人社專技發〔2012〕247號)等文件規定,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現將2025年第二批公開招聘相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應聘基本條件
(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熱愛教育事業,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恪守工作紀律,身心健康。
(三)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敬業、奉獻和團隊精神,實事求是,踏實肯干。
(四)具備履行應聘崗位所需的學科背景、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五)非京生源應屆畢業生需符合進京落戶條件。留學回國人員需符合留學人員進京落戶條件。社會人員需具有北京市戶籍,且行政關系在京。
(六)符合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回避制度的要求。
二、教師崗位需求
(一)招聘對象
應屆畢業生、符合調入條件人員或博士后出站人員。
(二)崗位需求(點擊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2nab49Y2lFgsB92AiqKEg查看附件1內容)
(三)薪酬待遇
教師崗位全部實施預聘長聘制。對于新入職教師,學校給予6—8年的預聘期。
三、招聘程序
(一)資格審查。學校依據招聘崗位條件,對應聘者在招聘系統中提交的個人信息及簡歷進行資格審查。因填報信息不全或不正確,從而影響條件認定的視為資格不通過。
(二)視頻陳述。資格審查通過人員按具體通知要求向指定郵箱提交個人陳述視頻,未按時提交者視為放棄應聘。由用人部門根據應聘者提交的個人陳述視頻進行初選,視頻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專業背景、研究方向、學術經歷、工作經歷、特長愛好、應聘優勢等,要求本人正臉清晰出鏡,時長不超過3分鐘,視頻大小不超過100M。
(三)初試。招聘小組采取筆試、面試、試講、能力測試等方式對應聘人員進行綜合打分,合格分數線為80分。根據初試成績由高到低排名,按照招聘崗位人數1:3比例確定復試人選(若實際結果不足1:3的,以實際人數為準)。
(四)準入查詢。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準入查詢。
(五)學校復試。學校統一組織筆試、心理測試、專家評審及面試工作,筆試圍繞崗位需求,突出行業、專業和崗位特點進行分類命題;筆試、心理測試結束后,進行面試答辯。學校聘用委員會依據考生筆試、心理測試、專家評審和面試表現等綜合情況進行排名,在核定的招聘崗位內確定擬聘人員。
(六)身體檢查。安排擬聘人員到指定醫院進行體檢。體檢標準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執行。
(七)閱檔復查。通過閱檔等形式對擬聘人員的基本情況和資格條件進行復查,對擬聘人員進行政審及考察。
(八)確定聘用人選并公示。根據復核和體檢結果,經學校研究確定最終聘用結果,并在學校網站上進行公示,公示期5個工作日。
(九)簽訂合同,辦理相關手續。
四、報名時間及辦法
(一)請登錄北京服裝學院招聘系統(網址:www.edu.cn/bift)錄入個人信息,每人限報一個崗位。同時填寫《北京服裝學院應聘人員登記表》(見附件2)并上傳至招聘系統中。(點擊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2nab49Y2lFgsB92AiqKEg查看附件2內容)
(二)報名截止日期:
崗位報名截止到2025年7月15日。
五、其他說明
(一)資格審查工作貫穿公開招聘全過程,應聘人員須提供完整、真實、有效的個人信息以及證書、證件等相關材料。凡與報名條件不符或提供虛假信息、偽造相關材料者,一經發現,立即取消應聘資格,已辦理聘用手續者取消聘用,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擔。
(二)應聘人員應按照我校規定的時限及要求,配合完成公開招聘各項工作,未按照規定時限和要求完成的,取消資格。
(三)從資格審查到招聘工作結束,應聘人員應保證所留聯系方式暢通,因聯系不暢造成無法通知到的,后果由本人負責。
六、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東街甲2號
郵編:100029
聯系電話:010—6428355
聯系人:張老師、高老師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