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審核評估shpg
- 本科人才培養巡禮丨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以藝載道 以美育人
- 2024-11-30
- 來源:美術學院、教務處
- 作者:美術學院、教務處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
北京服裝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鞏固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踐行“以本為本”和“四個回歸”,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全面開展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工作,不斷深化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構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聚焦優勢、強化特色,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學校以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為契機,深入開展自評自建工作,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現推出"本科人才培養巡禮"專欄,交流分享各學院在本科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舉措、成效、特色與優勢,推動本科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始建于2000年,歷經藝術教育部、美術系和造型藝術系,2016年建設為美術學院,另有服飾文化研究院、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依托建設。美術學院現設有油畫系、師范/學校美育系、中國畫系、公共藝術系、雕塑系、設計基礎教學部和藝術理論教學部;有繪畫(油畫、師范/學校美育)、中國畫、公共藝術、雕塑四個本科專業,并承擔全校藝術類設計基礎和藝術理論課程教學。學院設有藝術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美術與書法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和教育部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美術學、藝術學理論、藝術(美術領域)均取得優異成績。
01以黨的全面領導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
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院認真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將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于事業發展各方面,嚴格落實“一崗雙責”,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加強學院制度體系和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推動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學?!耙运嚍橹鳌⒎b引領、藝工融合”的辦學特色,積極推進“黨旗紅引領時尚紅”特色黨建育人模式落地見效。堅持“五育并舉”融通互育,積極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加強課程思政、思政+藝術、特色黨課建設。學院獲批北京市高等學校課程思政示范課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教師開展14項課程思政專題教改項目,主講全國藝術院?!八囆g名家領讀經典”北京市級思政公選課。立足學院學科專業優勢,發揮服飾文化、非遺文化、美育等方面的資源和教育教學優勢,構建具有美育特色的思政育人體系。貫通“三個課堂”,舉辦首屆校園公共藝術季、“穿中國衣,畫中國畫”系列美育公開課、“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非遺展覽等活動,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

首屆校園公共藝術季

“穿中國衣,畫中國畫”系列美育公開課

特色服飾文化美育黨課

2023年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優秀獎榮譽證書

2022年北京市高等學校課程思政示范課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榮譽證書
02以高水平師資隊伍支撐本科人才培養
美術學院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整體素質高。學院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1人。教師獲評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長城學者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人。教授給本科生授課率為100%,并堅持為本科一年級學生授課。
學院教師在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方面顯示出良好態勢和勃勃生機。2019年以來,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9項,其他各級項目94項;發表論文303篇,出版專著、教材57部,科研獲獎68項,作品在全國美術作品展、全軍美術作品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等重要展覽中獲獎。

教師部分專著

教師部分優秀作品
03以時尚特色學術研究體系促進本科教學
以研促教、以研強教。學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著重推進“紅色+”“時尚+”創作研究,開展有組織科研和藝術創作。通過項目驅動、學科交叉、校企聯合的研究機制,使高水平研究成果助力本科教學。依托國家、省部級特色實驗室、學校服裝學新興交叉學科平臺建設項目,使北京市設計學高精尖學科與一流專業建設點互動融合。通過舉辦楚漢觀照——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與藝術創作展、經天緯地——紡織服飾時尚科技主題美術作品展、敦煌服飾文化暨創新設計展、型而上下美術學院本科生作品展等主題創作展和敦煌服飾文化論壇、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高水平學術活動,為本科生搭建與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的平臺。2019年以來,學院聘請校內外專家進行學術講座177次,開設工作營15項。教師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25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都有本科生參與。

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楚漢觀照——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與藝術創作展

型而上下美術學院本科生作品展

舉辦豐富多彩的學術講座活動
04以“新文科”推動特色一流專業建設
學院“賡續傳統,立足當代,推動時尚”,圍繞“新文科”開展專業內涵建設,成效顯著。公共藝術、中國畫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公共藝術、雕塑、繪畫專業獲評北京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學院關注區域人才市場需求新變化,建立健全本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培育特色明顯的應用型專業集群,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2023年設立“學校美育”專業方向,主要培養面向社會、綜合性大學和中小學開展美育實踐與管理的師資,建設具有北服特色的“美育專業”。學院充分利用專業教室、智慧教室和數字造型、陶藝、木雕等6個工藝室,以及民族服飾博物館、北京服裝學院學報《藝術設計研究》(CSSCI)等學校雄厚的資源平臺整合與拓展專業教學資源。學院將教學改革申報與教學研究統籌規劃,并積極推廣和應用優秀教學改革成果。近三年,成功獲批省部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項、校級項目36項,獲校級教學成果獎2項。

實踐教學
05以“OBE”教育理念持續優化課程體系
學院依據國家標準、融入“四新”理念,以教學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革和優化專業課程體系。以“梳理—呈現—賦能—提升”為思路調整培養方案,通過開放12學分專選和公選課程,強調學生通識素養與通用能力的培養,與行業企業共建《雕塑材料與工藝》《公共藝術與社區實踐》等課程,突出學生對專業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先后建設了23門69節微課程,加快建設數字化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優質課程線上資源的共享。開設《數字繪畫》《數字造型》和《數字雕塑》等課程,培養學生使用最新數字軟件、AI輔助工具以及虛擬和增強現實技術能力,探索藝術創作新方式、新領域。近年來,學院出版教材7部,建設2門北京高?!皟炠|本科課程”、1門北京市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部北京高?!皟炠|本科教材課件”。

2023年“北京高等學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榮譽證書

2021年“北京高等學校優質本科課程”榮譽證書

2020年“北京高等學校優質本科課程”榮譽證書
06以“政產學研”融合體系激發實踐教學活力
學院圍繞國家發展戰略、聚焦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建設與產業聚集地進行深度戰略合作,依托與產業、行業、企業、中小學校共建17家實習實訓基地,構建“政產學研”社會服務一體化體系助力本科實踐教學。學院鼓勵學生進課題、進團隊,強化基于項目的探究性學習,通過工作坊、學術周、創作展等開放性特色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學生針對實習實踐滿意度達到90%以上。近年來,本科生參與中宣部“建黨百年美術創作工程”項目、文化部“中華文明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以及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陳列項目、北京地鐵公共藝術設計、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吉祥物立體造型制作、揚州三灣濕地公園雕塑規劃設計、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公共藝術設計等各類服務社會項目30余項。

與北京視域四維城市導向系統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繪畫(師范)專業學生在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實習
07以多維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保障學生發展
學院構建了包含質量監控、課程體系設置合理性評價機制、課程目標達成評價機制、畢業要求達成評價機制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由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配合完成教學質量內部評價和過程監控等具體工作。校院系三級督導聯動,以信息技術、專項調研助力質量改進,營造質量文化。學院開展學生成長評價,分類開展不同年級學生就業教育,促進職業規劃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019年以來,美術學院教學滿意度保持在95%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保持在90%以上,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本科生獲得國際國內專業比賽獎項和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學術展覽755項,學生作品發表于《中國美術》《中國藝術》《雕塑》《油畫》等專業期刊249件(組)。

學生部分獲獎證書

學生作品發表于《中國美術》等專業期刊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