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審核評估shpg
- 本科人才培養巡禮 | 北京服裝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黨建引領 推進特色思政課建設
- 2024-12-19
-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處
- 作者: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處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
北京服裝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鞏固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踐行“以本為本”和“四個回歸”,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全面開展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工作,不斷深化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構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聚焦優勢、強化特色,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學校以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為契機,深入開展自評自建工作,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現推出"本科人才培養巡禮"專欄,交流分享各學院在本科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舉措、成效、特色與優勢,推動本科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獨立建制的二級學院,其前身是1960年建立的政治教研室。2024年8月,為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教育部與北京市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要求,學校黨委決定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動機構設置、教學科研不斷優化,展現學校思政課建設在新時代的新氣象、新作為。

學院承擔全校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現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研究生思政課7個教研室。
01堅持黨建引領思政課建設
校黨委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思政課建設工作。學校領導通過講思政課、聽看思政課,以及專題會議、走訪調研、集體備課等方式了解把握思政課改革存在的突出問題,為課程建設和學院發展排憂解難。

黨委書記黃克瀛講授思政課

校領導調研思政課建設情況
學院黨支部堅持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政治上引領思政課建設,要求把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融入課堂、黨建、教學科研工作中。
學院黨支部立足于學校藝術特色,依托自身專業優勢與研究特長,建設“三個特色”黨建品牌——特色課堂、特色黨課、特色育人平臺,采取“通讀+導讀+研討”學習模式,教師把自身專業、研究專長和思政課改革結合起來、和特色黨課結合起來,發揮專業優勢、以實際行動服務師生成長、服務學校發展,增強支部凝聚力與引領力,切實實現黨支部政治作用與服務作用的統一。2022年黨支部榮獲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23年榮獲“北京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榮獲“北京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學院全體教師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立足思政課堂,潛心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夯實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顯著。1人獲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及兩個單項獎,1人獲北京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1人獲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功大賽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1人獲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1人獲躬耕教壇三等獎,1人獲學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
02堅持立德樹人 推進教學改革守正創新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全面落實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強化思政課主渠道建設、突出實踐育人,營造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教學管理積極創新,構建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為支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上,開好六門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開設“四史”選擇性必修課。
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培養教師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根本觀念,持之以恒開展師德師風教育。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教育部、北京市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的師德師風監督機制,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任職資格和準入制度,把好教師準入政治關。把好教師職稱評聘晉升政治導向,通過集體備課、督導聽課、領導聽課等制度,指導教師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職稱評定、聘任考核師德“一票否決”。學院教師能夠自覺以“四有教師”為標準,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和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
思政課建設緊密結合學校特色、學校發展的實際特點,注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現場教學、特色資源庫建設、“名家講讀經典”等維度全方位打造“思政+藝術”深度融合的特色思政課,不斷提升教學吸引力和教學實效性。

1.信息化課堂講授維度
探索形勢與政策課的信息化建設,打造線上游戲闖關式學習平臺,引入人民網“優學院”、清華學堂在線合作,強化了線上學習的理論性與權威性。
2017年先后引入中成智慧課堂、學習通,探索手機考試,打造手機課堂,建設慕課,實現在線教學與在線考試等。推進特色微信公眾號“藝海思苑”建設,加強對課堂教學的學理和人文支撐。
2.名家講座維度
邀請校內外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用學校歷史中的故事與案例、教師自身成長經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中,形勢與政策課邀請外交與國際形勢領域的知名專家做講座。
3.理論社團維度
思政課教師指導學生理論社團,開展課后理論實踐活動,擴大思政教育邊界。理論社團跨越思政課、專業課的學科范圍,圍繞學生思想困惑、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加強價值觀引導。
4.學生活動維度
持續豐富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校園活動、各類競賽等,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講思政課”賽事品質和實效,辦好人文知識競賽、紅色舞臺劇等活動,打造大學生微課精品。
5.實踐教學維度
深入開展思政課教師產業實踐調研,走進紡織服裝、時尚產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汲取靈感和智慧。逐步推動思政課教師與專業教師聯合帶領學生開展暑期產業實踐活動,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利用北京“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資源,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教育引導學生做“為人民而設計”的新時代設計者。
03堅持“思政+藝術”的教學改革 形成系列特色教學成果
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秉承學校“立足新時代,彰顯中國美”的時尚教育理念,開展“思政+藝術”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建設,針對學生專業特點,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為主線,堅持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背景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著力搭建特色教學資源庫、師生社會實踐、教學成果展示等平臺,傾力打造彰顯學校辦學特色,集知識傳授、思想引領、價值塑造于一體的學生真心喜愛并終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取得系列優質成果。

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與水平,是新時代辦好思政課的內在要求與重要指針。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藝術”特色思政課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建設“八個相統—”貫穿教學全過程,立足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藝術生差異化需求為建設思路,扎實落實學校“黨旗紅引領時尚紅”特色黨建育人模式,堅持“供給改革——需求面向——特色育人”的改革原則,打造黨建引領下“思政+藝術”深度融合的特色思政課。
課程中的“思政+藝術”
北京服裝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均依據教學大綱梳理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相關理論與專業教育的結合點,建設并不斷豐富《北京服裝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教案》(20余萬字),以及《北京服裝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教學資源庫》(540余幅圖片、20余萬字),作為思政課特色教學的有力支撐,極大地提高了思政課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針對性,增強了學生獲得感。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色教學資源庫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特色教學資源庫

《思想道德與法治》特色教學資源庫

特色教案與特色資源庫
紅色實踐中的“思政+藝術”
馬克思主義學院多維度強化育人導向、多形式講好生動實踐,充分用活首都紅色資源,豐富授課內容、拓展學理深度,打造“課堂+基地”教學模式。幾年來,組織學生先后參觀了北大紅樓、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圓明園遺址、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韓村河等。學生被沉浸式教學場景所吸引,在現場講解、觀摩和體驗中,真切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和為革命事業奮斗不息的偉大情懷,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增進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認知和認同。

師生參觀展覽
作品中的“思政+藝術”
馬克思主義學院統籌思政課實踐教學,及時把握時政熱點,緊密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國家大事要事和學校中心工作,以“藝心向黨 畫譜百年”“衣尚鄉村 勞動最美”“在黨的旗幟下”等為主題,引導學生“筆墨繪山河、盛贊新時代”,指導學生將理論要點、創新設計、家國情懷交相融入作品中,以繪畫、攝影、雕塑、微視頻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呈現實踐成果——用丹青捧出莘莘學子“青春向黨”的炙熱情懷和專業報國的“紅心”。連續多年舉辦“思政課實踐教學藝術作品展”,該展覽已成為北京服裝學院“思政教育+紅色文化+專業特長”結合的特色品牌活動。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展及學生作品
秀場中的“思政+藝術”
馬克思主義學院以藝育人,近年來聯合建設藝術院校思政公開課,與京內多所藝術院校聯合策劃“名家領讀經典”北京市級思政公開課,讓更多學生跨院校享用優質思政教育資源。
學院利用辦學優勢,將秀場變課堂、T臺做講臺,為大學生提供了立體、生動、獨具特色的思政課,別開生面的講授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愛黨、愛國、愛校情懷,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祖國的繁榮昌盛以及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學子的使命和擔當。
學校領導與知名學者深度參與講授思政課。如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策劃了“紅色經典作品中的黨史教育”系列思政公開課——《從北京服裝學院發展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文化自信》。

周志軍:《從北京服裝學院發展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文化自信》


劉元風:《民族服飾文化傳承與設計創新》

郭強:《從景泰藍的名稱看非遺的傳承與創新》

詹凱:《從中國古代插圖看文化自信》

劉瑞璞:《服裝國際慣例與中國軟實力》
舞臺中的“思政+藝術”
馬克思主義學院全力構建多維矩陣,扎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宣傳的多視域、全覆蓋、深觸角,奮力踐行“大思政課”指示精神,精心打造“雙師課堂”,利用特色教學周積極搭建櫻花電影節活動平臺,專業教師和思政課教師聯袂同上一堂“電影中的思政課”;卓有成效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鼓勵學生“學中講、講中學”,身體力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和生動實踐,真摯表達“為人民而設計”的博學篤行和致力于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高遠志向,指導學生取得2023年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本科組二等獎;舉辦一年一度的“激揚詩書 青春向黨”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助力指導紅色舞臺劇大賽,將“道理變成故事、抽象變成形象、天邊變成身邊”,變“冒熱氣”的理論為“接地氣”的呈現,深化學生思想共鳴和情感浸潤,師生共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精神,謳歌偉大時代。



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
融媒體中的“思政+藝術”
馬克思主義學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加強思政課引領力、研究力和影響力,積極加入學校新媒體矩陣,適時創建“BIFT藝海思苑”微信公眾號。公眾號立足北京服裝學院“以藝為主,服裝引領,藝工融合”的辦學特色,開設《名畫“春秋”》《以衣載道》《紅色“時光機”》《“知行”草堂》《桃李風華》等欄目。通過挖掘北服人文底蘊,發揮廣大思政課教師的理論優勢與文化積淀,弘揚黨員教師的紅色素養與言行垂范,以信息技術助力獨特的視覺表達,以“藝”化人、以“美”育人,展現北服學子的思想視野和“為人民而設計”的信念和決心,著力打造時尚黨建、思政教育特色新載體。







“BIFT藝海思苑”微信公眾號部分欄目內容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