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清風北服
- 發展新質生產力 從總書記論述中再看“守”與“創”
- 2024-03-18
- 來源:央視網
- 作者:央視網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他指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傳統”與“新興”相互促進、相互依存。“不忽視、不放棄”傳遞出總書記對于傳統產業的關注和重視。“統籌推進”則點明了“傳統”與“新興”產業間“守”與“創”的辯證發展思路。
我國傳統產業往往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成熟的工藝體系,主要集中在輕工、紡織、機械、食品等領域,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對國民經濟意義重大。
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將傳統產業標簽化,把其當成“包袱”“累贅”,一說到傳統產業就認為應該淘汰。
早在2020年的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在談到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從發展戰略角度告誡:“必須看到,實體經濟是基礎,各種制造業不能丟,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和實體產業要以自己為主,這一條絕對不能丟”。
2023年5月,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今年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再次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
發展新質生產力,核心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轉型升級是傳統產業激發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以汽車產業為例,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貢獻了重要增量,樹立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相得益彰的典型。
在蘇州一家服飾公司,以前,工作人員設計一款服裝要經過畫稿、打版、打樣等多個環節,需要十幾個部門協作。如今,在數字化服務平臺,不到半小時,一件3D樣衣便能完成,如需修改,只需點擊鼠標。
在佛山一家飲料廠,全自動化生產線上,一排排飲料經過灌裝、消毒等流程后,再進入包裝碼垛等環節,最后銷往全國各地。8條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最高產能可達2000罐/分鐘。
…………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通過加裝“數字引擎”,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一個個傳統產業正煥發出新生機。
與傳統產業區別明顯的是,新興產業在市場中存在時間較短,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
近年來,從實驗室、研究院、科學城,到制造業企業、產業園、工業園區,一系列新成果、新應用相繼亮相。我國憑借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巨大的市場規模、海量的應用場景、豐沛的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已在軌道列車、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方面表現出色。
以“守”與“創”的辯證眼光來看產業發展,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產業的穩定發展為新興產業崛起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支撐,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必將推動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總而言之,我們不僅要堅守傳統產業陣地,不斷優化升級,也要勇于開創新興產業領域,用好新質生產力。唯有把握好“守”與“創”的辯證關系,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才能在守正創新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