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野性肉体狂欢大派对,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_BD英语神马影院手机在线

您的位置: 首頁 > 教學督導與評價

字號: A A A

  • 本學期校級督導聽課總體情況良好
  • 2019-12-05
  • 來源:教學督導與評價辦公室
  • 作者:顧萍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11月29日,本學期期中教學檢查總結匯報會在5-A-502會議室召開。校級教學督導組組長臧昆教授在會上作了督導工作匯報。

    臧昆教授在匯報中指出,本學期絕大部分教師認真備課和教學,全校教學情況保持穩中向好趨勢學生的學習狀態基本正常,但學習紀律還有大提升空間。

    在匯報中,臧昆教授對我校青年教師認真鉆研教學、提升授課水平,整體呈現良好態勢表示了肯定。對3名進步較大的青年教師提出了表揚:材料學院的孫宏洋子老師在新開設的《新材料創新工作營》中,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以廢舊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為案例,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服飾學院國情老師,本學期第一次講授新課《服飾設計風格》,32學時的課程備課足足花了200多小時,把課程的重點難點如何講授、師生如何互動、可能出現情況以及應對措施等,全部考慮周到、準備充分,保障了教學效果;服飾學院吳青蔓老師在備課時,為了使學生便于理解,將課上播放的外文視頻資料解說全部翻譯成中文,并打成中文字幕放映。這也是服飾學院對老師的要求。

    對在聽課過程發現的教學效果比較突出的教師進行了點名表揚,具體名單如下:

    序號

    學院(部)

    教師姓名

    1

    服裝學院

    趙欲曉、張繼紅、李菁菁、劉珍、高瑩、王衍君、叢曉棠、麻厚浩

    2

    服飾學院

    國情、吳青曼、謝天曉、程之璐、劉小奇、崔唯

    3

    材料學院

    劉達、何峰、王越平、張秀芹、關芳蘭、李秀艷、唐艷輝

    4

    藝術設計學院

    詹凱、韓誠、車飛、李瑞君、孫愷、王凱翔

    5

    時尚傳播學院

    于捷、董冬、李莉、盛思喆

    6

    商學院

    索珊、龍瓊、常靜、孫遜、周常蘭、李敏、邵爭艷、郝淑麗

    7

    信息工程學院

    史英杰

    8

    語言文化學院

    張欣、薛冰

    9

    美術學院

    劉玉庭、李棟、祝錚鳴、鄧柯

    10

    基礎教學部

    章江華、劉蓉、陳春麗、王強、孫安娜

    11

    思政部

    張紅玲、閆東、常雪、劉軼倫

    為強化輻射和示范帶動作用,本學期督導組在聽課中注意挖掘教師講課中的亮點,重點關注在課程思政、藝工融合教學改革的開展情況及優秀案例。事實證明,各學院(部)積極推進,效果顯著。

    在課程思政方面。近兩年,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實施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本學期聽課中可以看出各教學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結合國家發展戰略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圍繞中央“鄉村振興”戰略,藝設學院李瑞君老師帶領其他幾位老師在學生作業課題中,命名為“設計助力城鄉建設”,包括村落環境設計、民舍改造、豐收節展示等;商學院李敏老師講授《國際經濟學》,緊密聯系“一帶一路”倡議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用實例使學生既掌握了理論,又加深了對國家重大決策的理解。二是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商學院周常蘭老師講授《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通過典型案例教育學生在會計和審計工作中堅持公正、法治、敬業和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工學院史英杰老師講授《通信系統原理》,介紹我國在最前沿的通信技術中的貢獻、地位和作用,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懷。三是結合學生成長規律進行思政教學。思政部常雪老師在講到“職業理想”時,以我校優秀校友艱苦創業終獲成功的感人事跡激勵學生“高層次人才既可以出自清華北大,也可以出自北服”,以接地氣的方式進行勵志教育,積淀在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學生一生的精神支柱。此外,思政部教師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深入進行教學改革,與專業教師展開合作,要求藝術類學生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創作一幅藝術作品。學生的愛國熱情受到激發,完成質量好,入選作品數量創歷史新高。這種實踐教學形式,使思政課與專業相結合,提高了學生思想素質和藝術創新能力,是思政課開展教學改革的實踐和創新。

    在藝工融合方面。臧昆教授首先指出,藝工融合,一是要體現設計與技術的融合,在作品中體現精益求精的設計和精益求精的工藝技術,實現二者完美融合。二是要以發展的視角,體現藝術設計與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

    服飾學院在藝工融合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對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全體大三學生,圍繞“智能、交互、材料、實驗”四個專題,進行了集中實踐課程學習訓練。其改革體現在:①面向各專業方向,打破界限,開闊視野,掌握多元設計思維方式和完整的設計流程;②融入交互設計、新材料創新、人類功效學測試等偏向科技的內容。10月下旬在綜合樓大廳舉辦的“2017級創新工作營課程群展覽”,就是對本次改革的總結和檢驗,展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所有大二學生,就金工、皮革和紡織品工藝基礎等內容全部輪訓一遍,使學生盡可能掌握更多涉及到服裝與服飾的基本工藝技術。學生對于這樣的改革,普遍持積極和肯定態度,課堂上全神貫注。學生說,“這太難了,也太有用了”,還有學生說,“以后我們不但會設計,還能自己親手做出來,太有意義了”。此外,材料學院、藝設學院、時尚學院、美術學院等在藝工融合教學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最后,臧昆教授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建議加強對全體教師關于“課程思政”的培訓。目前我校許多老師在專業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對照清華大學于歆杰教授報告中提出的課程思政高標準,差距仍然較大。尤其尚有一部分老師還沒有建立“課程思政”理念,或是有意識,但方法不夠。這些情況都表明,有必要加強對全體教師的“課程思政”的培訓。二是建議創造條件,將大班課改上小班課。當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班級規模是一個必須要重視的因素。班級規模過大,教師面對的學生過多,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不利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也不利于教師的課堂管理和改革。現在學校已轉型為藝術類院校,建議學校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的合理配置和教學條件的合理建設,例如教室大小和數量調整、智能化教室建設、實驗設施和工藝設備的配置、圖書資料的充實等。爭取更多課程實現小班化教學,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