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故事
- 開新局 譜新篇 | 第一批廊坊校區學子:在時光流轉中續寫北服華章
- 2025-08-20
- 來源:黨委宣傳部
- 作者:黨委宣傳部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
駐足回望來時路,昂首邁步新征程。一代代北服人以針線為筆,以布料為卷,在經緯縱橫間編織著"與美同行"的永恒篇章。此刻,讓我們聆聽那些躍動在時代脈搏中的聲音,感受北服人如何在守正與創新之間,既做傳統文化的守燈人,又當時尚潮流的弄潮兒。
2000年5月16日,北京服裝學院黨委作出設立廊坊校區的戰略決策。學校的分校區辦學史,是一部充滿韌性與溫情的奮斗史詩?;赝切┰谂R時校舍中度過的日日夜夜,每一塊磚瓦都浸染著北服人特有的精神底色——在有限中創造無限,于困境里綻放光華。這段特殊的辦學歷程不僅承載著幾代師生的青春記憶,更見證了北服人如何在資源受限的條件下,書寫時尚教育光輝篇章的努力。記者采訪了2000級校友代表李小路、毛新雅,作為首批入駐廊坊校區的學生,他們對北服人在艱苦環境中淬煉出的求知熱忱與創新精神印象深刻。
李小路:在有限中創造無限的美好

李小路
在廊坊校區的歲月里,2000級工商管理學院(現“時尚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班長李小路與同學們共同書寫了一段充滿溫度與力量的青春篇章。盡管校區條件有限,但那段時光卻成為他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孕育了無數成長的養分。
廊坊校區作為租借場地,專業書籍和設備不及本部齊全,實踐活動場地也相對有限。然而,這些"不足"反而激發了同學們更強的求知欲。"我們沒覺得這是阻礙,反而大家更加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李小路回憶道。作為班長,他經常組織同學們在教室交流討論學習和生活,那種濃厚的學習氛圍至今令人懷念。老師們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與同學們如饑似渴的求知精神相互映照,形成了獨特的教風學風。
足球場是那段簡樸歲月中最鮮活的記憶符號。"休閑娛樂比較少,運動場是我們常去的地方",李小路的話語中透著溫暖。而更令他難忘的是,作為學校首屆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之一,在人民大會堂領獎的激動時刻。這些經歷塑造了他強烈的責任感和團隊協作意識,"作為班長,我總想著怎么凝聚大家的力量,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每位同學的學號",這種精神一直延續到他現在的工作和生活中。

課余時間踢足球
得知學校建設通州校區的消息,李小路難掩喜悅之情。"很高興,很激動",簡短的話語中飽含對母校發展的自豪。作為見證學校發展的校友,李小路對新校區寄予厚望。他期待這里能成為"既有學術氛圍,又能讓學生自由施展創意的地方",不僅培養學弟學妹們的知識技能,也鍛煉他們的擔當精神。從租借校區到擁有自己的新家園,他為這一發展歷程感到"驕傲",這背后凝聚著一代代北服人的心血與追求。他的祝福樸實而深遠:希望學校培養出更多"既懂設計、又有家國情懷的人才",讓"北服人"的名字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彩;更希望學弟學妹們珍惜新環境,用拼勁和熱愛"既實現個人理想,也為社會、為國家貢獻力量"。
回望在廊坊校區的日子,那些看似有限的條件下,卻孕育了無限的可能。團結互助的同窗情誼、敬業奉獻的師長風范、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共同構成了北服人獨特的精神底色。正是這種在有限中創造無限的精神,讓每一位北服學子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綻放獨特的光彩。

回遷本部同學們合影留念
毛新雅:于永恒里鐫刻青春的華章

毛新雅
2000級工商管理學院(現“時尚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的毛新雅是第一批在廊坊校區開啟大學生活的學子。1983年出生的她,如今已是青島某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但談起二十多年前的北服時光,她的眼中依然閃爍著青春的光芒。
"雖然我們大一一年是在廊坊校區度過的,但從未有過'游子'的感覺。"毛新雅回憶道。在那個交通尚不便利的年代,北服老師們每天不辭辛勞地乘坐大巴車往返于北京市區和廊坊之間,只為給學生們帶來最優質的教學。更讓她感動的是,學校每月都會安排專人到廊坊校區為學生報銷醫藥費,"這些細節讓我們感受到學校無微不至的關懷"。

班級團建
廊坊校區的校園生活充滿了純真的快樂。剛入學時,她和同學們紛紛購置自行車代步,然而有趣的是,她們的自行車第二天就神秘"失蹤"了,"用同學的話說'至今都沒再找到'"。這個小小插曲讓她們開始了步行上下課的"長征"。"夏天烈日當空,冬天寒風刺骨,但一路上和同學們有說有笑,那種純粹的快樂至今難忘。"毛新雅笑著說。
軍訓是毛新雅大學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那是生命中第一次特別嚴格的軍訓,大家都曬得黑了好幾個度。"站軍姿、踢正步、稍息立正,每一個動作她們都反復練習,只為在匯報表演時展現最佳狀態。夜晚的拉歌活動更是青春洋溢,"現在仿佛還能聽到同學們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歌聲在耳邊回蕩"。對毛新雅而言,廊坊的一年是成長的起點。"那是我們離開父母懷抱、開始學習獨立的開端。"在廊坊,她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領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培養了獨立處事和人際交往的能力,"這些都為日后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得知母校即將啟用通州校區的消息,毛新雅難掩激動之情。"咱們學校的規模又進一步擴大了,真的很驕傲!"她了解到,通州校區將打造開放式校園,重點布局藝術類、時尚類學科專業,深化"藝術+科技"融合。"相信新校區一定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行業優秀人才。"
歲月如歌,青春無悔。毛新雅的北服記憶,是軍訓場上的揮汗如雨,是步行上課時的歡聲笑語,更是那份永遠銘刻在心的母校情懷。這些溫暖的片段,構成了她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成為北服發展歷程中動人的一頁。
回望這段特殊歲月,無論是歡聲笑語,還是汗水淚水,都在訴說著一個關于"有限與無限"的辯證寓言——正是在物質條件受限的環境中,北服人用創意與堅韌澆筑出了最豐沛的精神家園。
我們深深懂得,真正的校園從不限于一方磚瓦構筑的天地——它鮮活地凝結在師長們春風化雨的言傳身教里,更厚重地延續在代代學子"既懂時尚、更懷家國情懷"的精神血脈中。當分校區辦學的鑰匙正式交還歷史,北服人正以獨有的方式完成這場告別——不用淚水作別,而以永遠向前的姿態致意;不沉湎于往昔榮光,而在新天地里播撒更多可能性的種子。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